一位電視人、一位一出手就叫人驚心的爆破藝術家,蔡康永和蔡國強結緣於一次電視專訪,幾次藝術合作,兩人成了相忘於江湖的知己。
「叛逆」是他們共同的生存之道。兩人都同意,身體裡都住著長不大的小男孩,用自己的方式寫下對於父輩、對於傳統、對於主流,種種的「不同意見書」。以下是兩人「相對論」專訪紀要:
目前分類:人物專題 (47)
- Nov 30 Mon 2009 11:55
陳宛茜、周美惠、梁玉芳◎蔡國強、蔡康永 叛逆就是生存之道
- Oct 04 Sun 2009 12:59
張夢瑞◎給我一個吻 --憶臼井儀人
以《蠟筆小新》漫畫系列成名的日本漫畫家臼井儀人,日前失足墜谷過世,消息傳出後,讓喜愛他的讀者相當震驚。台灣各媒體即時刊出一張有一頭捲毛長髮、圓胖臉、上嘴唇還蓄著一撮鬍子的中年男子照片,說此人即是臼井儀人。由於臼井在日本從未曝過光,更遑論為讀者簽名,因此很少人看過他的廬山真面目。初看這張照片時,我嚇了一跳,「他是臼井儀人嗎?怎麼變成這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疑問?主要是臼井曾於1995、98年兩次來台舉行簽名活動,當時我是《民生報》文化版記者,曾近距離看過他,並拍了照片,怎麼看那個捲髮男都不像是斯文男臼井儀人。
- Aug 14 Fri 2009 17:26
張鐵志◎做一部不只是電影的台灣電影
專訪國片《不能沒有你》
導演戴立忍、男主角陳文彬
這部片有最小的東西和最大的東西,最小的東西就是父女之間的親情,大的東西就是人跟體制的對抗。這兩者都是全世界共通的……
前陣子獲得台北電影節百萬大獎的國片《不能沒有你》是台灣近年來少見的影片種類與風格。這故事取材自一個真實的社會新聞事件,講述處於社會底層的一對父女,如何在官僚體制的迷宮中,在喜歡把新聞鬧劇化的媒體前,辛苦地緊握彼此的手。
- Apr 24 Thu 2008 19:53
楊艾俐◎「武林高手」登閣揆劉兆玄:沒格調,就什麼都沒了
- Apr 13 Sun 2008 23:11
林欣誼◎啟蒙與想像
- Jan 12 Sat 2008 01:29
李靜怡◎觀看這座蔡明亮工廠─訪問《幫幫我愛神》蔡明亮與李康生
公館台大附近的巷子一向很熱鬧,擠滿了攤販、學生、小孩、小狗,從某間地下室的素食餐聽跑出來以後,蔡明亮和我很快地打了招呼,就開始一起和李康生在街頭賣《幫幫我愛神》的兩大疊預售票券,還有幾位自願加入的學生。在街頭上打開那張桃紅色海報,上面有著這幾年大家很熟悉的李康生的屁股和半裸的尹馨,蔡明亮攔下路過的人,笑咪咪地問對方,「請問你要不要來看我們的電影?」以前訪問過的其它國外知名導演,有的說在拍片的空檔喜歡到哥本哈根去寫劇本,有的說可能會去別的歐洲城市策展,蔡明亮也常常當國外影展的評審,但是近七年來,他更常在大學校園作一場場免費的演講,只要老師們願意讓他低調地賣票。蔡明亮說,當然他也希望在創作和創作之間,可以做些別的事情,「但是現在不作,以後會更辛苦」。
- Sep 02 Sun 2007 23:08
劉梓潔◎黃春明給台灣孩子的一席話
編按:8月25日中午,作家黃春明參加中國時報【開卷】舉辦的「2007啟蒙假期‧與藝文前輩共餐」活動,與徵文得獎的小朋友輕鬆會面。黃春明暢談自己的成長經歷,藉由他豐富多彩的童年、閱讀和寫作,鼓勵孩子在生活中思考、勇敢追求夢想。這是【開卷】每年暑假特別設計的禮物,不僅獻給得獎人,也獻給全台灣的小朋友。以下是黃春明的口述──
頑皮也是學習
我像你們一樣大的時候,沒有這麼漂亮的衣服穿,也沒有這麼多的學校功課要做,一天到晚都在外面玩。我有多頑皮呢?說個故事你們就知道了。我讀羅東國小的時候,學校旁邊有一條河,河上有個擋門,有時候開,有時候關,如果剛好潛水游過擋門下邊,就常常被卡在那裡游不回來了,很危險,所以學校禁止我們去那邊游泳。
我四年級時,有一天自習課,我聽到「自習」兩字,就等於聽到「去玩」。我帶了4個同學去河邊游泳,我們都沒有手錶,一玩,忘了時間。老師找不到人,就想到,啊,這個黃春明這麼皮,一定是去游泳。
- Aug 23 Thu 2007 23:58
盧智芳◎趙自強:進了染缸,才知道你愛什麼顏色
採訪趙自強是很特別的經驗,尤其跟大多數人一樣,在非常熟悉他喜感逗趣的形象,以及迷糊又親切的「水果奶奶」孩子王之後,怎麼也沒想到,趙自強聊起自己的「黃金10年」時,竟然先從「工業革命」、「剩餘價值」、「馬克斯」這些左派理論的關鍵字開始......
誇張搞笑的肢體表情中卻可以交錯著深思又批判的眼神,這是跟螢幕下的趙自強對話時,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感受。
從「熱血青年」到成為演員,到創立「如果兒童劇團」,成為孩子心中最好的朋友,舞台上總是帶給別人快樂的趙自強,如何思考自己的生涯?
- Aug 04 Sat 2007 15:40
馬岳琳◎部落格天后彎彎 分享 建立「一億人次」的友誼
七月二十六日,彎彎部落格的到訪人次破億。
這個驚人的數字,是在短短不到三年內達成,這也意謂著,平均每天有近十萬人次,在彎彎的部落格流連。
網路趨勢觀察家劉威麟(Mr.6)形容:「這是一個『超英趕美』的紀錄,彎彎部落格中虛擬的人物形象和真實的情感表述,打中了三十歲以下人們的情緒表達缺口。」
- Apr 02 Mon 2007 15:56
中原資工班刊◎你所不知道的夏老大~夏延德教授專訪
夏老大,本名夏延德,民國四十五年八月十五日在高雄出生、長大;雄中畢業後,進入交大航海輪機系,但在系上發現了對程式的興趣,出國唸書時轉攻Computer Science。
同學們對夏老大充滿敬意絕非沒有原因,不論是上他的計算機概論或電資導論課,他電腦1010世界裡,總有關懷與督促我們的人生哲學隱藏其中,偶爾夾雜其中對社會政治不滿的比喻讓人莞爾。
六位記者在大運會時與夏老大的午間對話獨家曝光,讓我們一起打開夏老大神秘的面紗,認識你所不知道的夏老大......。
- Mar 11 Sun 2007 23:56
文傑◎李開復:一不小心成了「校園教父」
核心價值:身為Google公司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的李開復,在與中國學生的交流中,發現了他們成長過程中的迷茫,於是他開始了幫助中國青年學生更好成長的公益事業,把大量的私人時間和精力奉獻給了中國學生,故有人稱其為「校園教父」。
- Feb 12 Mon 2007 20:14
李翠卿◎全國電子 「足感心」賺到小市民的熱淚
用溫婉的柔情,取代高分貝的促銷辭令,在全國電子的廣告故事中,家電,成了家庭溫情的載具,也讓消費者把感動化為實際購買行動。
- Oct 20 Fri 2006 09:21
辛鬱◎悼念詩人 胡品清
那年詩人胡品清從巴黎經由曼谷來到台北,在松山機場,我是陪同覃子豪師的接機人之一:因為剛從詩壇起步,有些自卑,所以我站在人後,幾乎不被人發現。
品清先生穿一襲細花洋裝,緩緩步出海關,在較遠處,我看見她與子豪師、邦楨先生及其他幾位接機人握手寒暄。她儀態非常嫻雅,戴著一付淺色墨鏡(以後數次見面,她都戴淺色墨鏡,聽說是眼畏強光),身材嬌小,聲音低沉,給我的整體印象並不深刻。
當晚她進住位在新公園一側的中國旅行社招待所,我沒有參加在招待所擺設的晚宴,也沒有向品清先生道別,就回營地了(那時我的身份是尉級軍官)。
●
品清先生要來台灣,並到文化學院教授法文的訊息,是在子豪師那兒得知的,而她的翻譯詩作,則是早些時候在「藍星詩刊」讀到的。我被那優雅典麗的文字所吸引,曾問子豪師這位譯者是誰:其時,子豪師已與品清先生多次通信並結為文友。有詩友說,子豪師對品清先生有特殊感情,我不相信,因為這一年的子豪師,已經有一位年輕紅粉知已,並且還保持與另一位女性文友通信論詩與藝術。但言者口氣肯定,多位子豪師的老友似乎都信以為真。
品清先生從中國旅行社招待所入住文化學院學人宿舍,不常下山,與子豪師以乎也沒有特殊接觸,但她的譯詩常在「藍星」與讀者見面。倒是邦楨先生念及品清先生隻身在台,常利用假日,邀請品清先生下山參加一些交誼活動,特別是聯勤美軍招待所與忠孝西路美軍俱樂部的周末舞會。(邦楨先生當時官拜上校又是小主管,且略識英文,所以進出軍方俱樂部不受阻礙)有一回,我路過台北市忠孝西路,巧遇邦楨先生與品清先生相偕而行,邦楨先生把我介紹給品清先生,品清先生笑說:
「那天在松山機場入境大廳看見一個小小人影,是你嗎?」
我點頭稱是,品清先生繼續說:
「後來怎麼不見了呢?」
我說我是軍人,要準時歸營。
「那麼你怎麼不歸營呢?」品清先生側臉問邦楨先生,他一時語塞,我搶者回說:
「彭先生官拜上校,我是最低階軍官,所以待遇有別。」
這次偶然相見,我發現品清先生十分親切近人,但以後多年,我們並沒有機會見面。我則讀她的譯作與創作,加深了對她那種極特殊很浪漫氣質與唯美詩觀的印象,她可以說是詩的美文的領路人:在她出現台灣詩壇之前,那種典雅、秀麗的唯美詩風尚不多見。但是,讀多了,似乎也會產生過度淒美的印象,而有時不忍讀下去。
子豪先生於民國五十一年十月十日去世,從松山機場接遠來客人到告別人世,他與品清先生少有往來,所以有人說,他們兩人有某種情愫滋生並相惜相繫,實是一種誤解;也許彼此賞識才華有之,因而相惜,談不上兩情相繫。此事,我雖為局外人,但在子豪師生命最後一年,我從經常由林口到台北市新生南路探親請安,到病後服侍期間,均未聽他談及品清先生。子豪師去逝後,我們整理遺物,亦未發現品清先生從法國寄來的信(所謂「美麗的情書」),不知已被人處理,還是子豪師早先已親手毀跡。
不論如何,在詩壇,這段往事應只是一則佳美的傳言而已。
我與品清先生一次較正式的相見,在子豪師去世十餘年後,約在民國六十九年春天。我應好友梅新之邀上華岡文大中文系談現代詩的抒情性,題目很廣泛,為了便於同學吸收並作筆記,我選了弦、鄭愁予、蓉子、胡品清四位的作品為例,一一切入「抒情性」這個主題;因此得向四位詩人 請教。弦與鄭愁予、蓉子三位因常有往來,沒有親訪,品清先生那兒則非親訪討教不可,所以請梅新代約時間,就在那天上午八點到九點半在品清先生寓所進行訪談。
●
品清先生熱情款待,準備了咖啡、清茶、小西點。訪談十分順利,談到「淒美」的浪漫,先生略作沉思,然後指正說:你可以說淒美,但面對事物與景象的永在的真實,這就得把人性聯繫上去,因此,在詩中,在藝術與音樂中,淒美是根本的、宿命的表現之一。
我誠摰受教,告別時,品清先生問結婚沒有,我說已婚,品清先生從身後櫃子上取出一件東西說:送給你的夫人。我一看,是一只精緻的小瓶,裡面是香水。這時我才發現,品清先生在房內多處,擺設了各式各樣精美,造型奇特的香水瓶,她不待我問,就解釋說:
「我喜歡這些瓶子,百看不厭!」
對我來說,這真是一種奇怪的嗜好。後來,聽去過品清先生寓所朋友說,她蒐集的香水瓶更多也更美。
慢慢的,我體悟出來,品清先生對各種式樣香水瓶的嗜好,頗有些「孤芳獨賞」的味道;品清先生的少女時代,是一位活潑浪漫的新時代女性,修讀法文,更吸收了法國文化的先天浪漫特質。後來她負笈法國,與一位法籍軍人(曾任駐中國及泰國武官)戀愛、結婚,成為各地及巴黎社交界的一員,自然另有一番人生樣式。然後婚姻生變,來到台灣,情感生活令人莫測,但文學生涯,則豐富多彩,這就又是另一番樣式了。到晚年,總不免感嘆身世際遇,作品雖達到一定程度的化境,卻缺少一位最貼心的人,將它惜之愛之,珍之藏之,這便進了「淒美的浪漫」之境,別有一番滋味了!
>>>>2006/10/20 中國時報 人間副刊
- Oct 13 Fri 2006 15:05
彭志平◎卡瑪:文革之惡 具普世意義
在中國具有傳奇經驗的卡瑪(Carma Hinton)昨晚抵達台灣,將發表她有關於文革、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兩部紀錄片。他在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文革雖然發生在中國,但從人性的角度來看,有其世界性的意義,任何社會都可能表現出惡的一面。以下是卡瑪的專訪摘要:
問:有關於文革的紀錄片您命名為「八九點鐘的太陽」,這是毛澤東對於年輕人的形容詞;但影片內容又提到對共產主義理想的破滅。片名和內容其實就充滿了衝突……
答:「八九點鐘的太陽」是很直接的取自於毛澤東的語錄,片子是以青年人的經歷,是四九年前後出生的一代人的經驗;毛澤東講年輕人是八九點鐘的太陽,把希望寄託在年輕人的身上,那一代人所受的教育也對毛澤東充滿信任,所以很直接引用成片名。但雖然毛澤東說年輕人是太陽,其實只有毛澤東一個人是太陽,所以,引用這個片名本身也是一種反諷。
問:這部紀錄片從被處死的「人權先驅」遇羅克、毛澤東秘書李銳和其女兒李南央、中共前國家主席劉少奇遺孀王光美三個家庭出發。您認為這部影片可以對台灣民眾認識文革有怎樣的影響?
以人性看文革 學習歷史教訓
答:這三個家庭代表不同的意義。從政治階層來看,劉少奇是最高階層,遇羅克則是資本家的後代,屬於最低階層。李銳和李南央的故事可以從四○年代談到八○年代,時間的跨距相當的大。在劇情的安排上,我們避免採取編年史的做法,而是希望從人的心理、人性的角度去看文革。文革雖然發生在中國,但有世界性的意義。
文革中展現出的瘋狂、偏執、不寬容,並非共產黨特殊的表現,任何地方都可能表現出惡的一面;當任何團體、社會面臨到外部威脅,往往都展現出惡的一面。而不同的制度對「惡」有一定程度的遏制,但並不保證惡不會發生。例如希特勒、麥卡錫也都表現出惡的一面。文革時期的中國,對整個人類都應該是一種反省,也應使人引以為誡,才會得到比較深刻的歷史教訓。
問:「你所看不到的六四天安門」也有許多有別於其他觀點的角度?
打倒強權之前 先要設計制度
- Oct 13 Fri 2006 01:24
游桂娥◎小卡奴變億萬富翁 台灣『壞仔』的傳奇故事
27歲的陳士駿(左)在一年多前,還是個欠卡數纍纍的年輕人。參與創辦YouTube後,來自台灣的他一夜致富,讓人羨慕。
有趣的是,他起初只是為了給朋友之間提供一個分享錄影片段的場所,沒想到網站卻在短短一年裡成為網民的回憶儲存庫和作品發佈場所…
如果你問身邊的青少年、學生們,他們最愛瀏覽的網站是哪一個,大多數會毫不猶豫的回答:「YouTube!」
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YouTube的「出身」非常平凡,也相當貧寒,只能形容為兩位好友的突發奇想。
最近搜索界巨龍Google出價26億新元收購這個網站,更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創辦人之一陳士駿,這個曾經背負一身卡債的台灣小子如何成為「鹹魚翻身」,成為現代男版的「灰姑娘」。
一年多前還欠無數卡債
一年多前,參與創辦YouTube來自台灣的陳士駿還是個欠卡數纍纍的年輕人。
現年27歲的陳士駿於中三那年和家人一同移民美國,高中後進入香檳伊利諾州大學修讀計算機科學。最後一個學期,他受聘於拍賣網站eBay旗下的網上付款公司PayPal,期間認識香檳伊大校友賀利和卡裡姆。
2005年1月,陳士駿和賀利相繼離職,且身上背負鉅額信用卡卡債。去年,陳士駿和賀利在一個朋友的晚會上拍攝了一個視頻錄像,他們想在網上與其他朋友分享這個錄像,可是卻怎麼也找不到合適的網站將錄像放上去。於是,他們決定自己創建一個網站,讓自己和朋友們能夠方便地分享各種視頻錄像。
兩個年輕人的原意是為了給朋友之間提供一個分享錄影片段的場所,沒想到網站卻在短短一年時間裡成為網民的回憶儲存庫和作品發佈場所,特別是在年輕人中的影響力尤其廣泛。
爆紅了香港『巴士大叔』和『新加坡女生』
- Oct 12 Thu 2006 23:42
林博文◎卡瑪.辛頓的中國傳奇
能說一口流利京片子的紀錄片製作人卡瑪.辛頓(Carma Hinton),有一段傳奇的人生旅程。中國大陸變色那一年(一九四九),她生在北京,一九七一年才回到美國。卡瑪的故事必須從她的左派父親韓丁(William H. Hinton)開始講起。
韓丁十七歲時獲哈佛大學錄取,但卻申請延緩入學,以打工方式遊歷世界一年,歷經日本、朝鮮、中國東北、俄國及歐洲。在哈佛讀了一段時間覺得志趣不合,所學無用,便轉學到以農科出名的康乃爾大學,而使他成為農機專家,一生與農為伍。韓丁於一九四二年讀了美國左派記者史諾(Edgar Snow)剛出版的描述中國共產黨興起的「西行漫記」(Red Star Over China,又譯「紅星照耀中國」),眼界大開,思想大變。他說這本書使他從一個和平主義者變成一個馬克思主義者。
- Oct 10 Tue 2006 12:03
李名揚、陳智華、李順德◎李遠哲專訪
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即將在十月十九日卸任,交棒給新任院長翁啟惠,十二年的「李遠哲時代」到此劃下句點。
- Oct 01 Sun 2006 16:25
傅月庵◎窺看妹尾事童
好奇歐吉桑 要來遊台灣嘍
聽說妹尾河童十月三日至七日來台訪問,他的讀者格外興奮!這種興奮,與其說是得見這位日本當代最有名的舞台設計師、河童流俯瞰圖畫法創始人、暢銷書《少年H》作家一面,還不如說是終於可以親眼「窺看」江湖傳聞已久的「好奇歐吉桑」———「看慣了,就會看漏了。只要靠得近,一定看得到。」這是河童名言,如今有機會靠近看,且是新鮮看,讀者們當然不會、不願看漏了!
說河童是「好奇歐吉桑」,真是一點兒也沒錯。關於他的「好奇」妙事一籮筐。登門入室窺看、測量名人雅士的工作室、書房,又寫又畫成了《工作大不同》也就算了;好奇別人家廁所跟自己家有何不同,相撲選手、建築師、女演員……家裡的廁所有何特異之處,於是四處要求相識或不識者開放廁所給他看,「躲在天花板上」(指其俯瞰圖畫法)又寫又畫出《廁所大不同》,那也只能說,「歐吉桑,你真是太神奇了!」
碰到會打人的老師考試,
就交白卷抗議
- Sep 27 Wed 2006 06:50
汪宜儒◎黃河 展現16歲男孩的魅力
- Sep 26 Tue 2006 18:14
馮復華、葉君遠、羅嘉薇、胡幼鳳◎相對論(吳兆南v.s.郎祖筠 )
從小聽到大 郎祖筠看吳兆南 像神一樣
說到「妙語如珠」,許多人記憶裡響起的是「吳兆南、魏龍豪,上台一鞠躬!」一九九九年魏龍豪猝逝,吳兆南半年裡收了六個徒弟,成立「吳兆南相聲劇藝社」,一肩挑起傳承這說唱藝術的重任,號稱「天下『吳男』事」。可這群大男人的團長,卻是大女人郎祖筠。
「我接團長第一個任務,就是拿著鞭子,要求大家排戲。」郎祖筠的演藝事業橫跨舞台劇、電視、電影、廣告、廣播,還自創春禾劇團從事表演教學。拜心中的相聲之神為師,是圓夢,也有為老幹添新枝的使命感。
吳兆南已八十三歲,記性超強,還能背新段子,開口絕無冷場。他說自己眼力還行,只要有燈就看得見,真沒有老花眼?「買不起眼鏡啊!」
問:聽說吳老師本來是念經濟系的,怎麼走到相聲這條路?
郎祖筠(以下簡稱郎):從小愛玩……
吳兆南(以下簡稱吳):我念的是北平市中國大學。那時候,家裡問我考什麼系啊,我說「唱戲」,根本鬧不清它有幾科幾系。我哥哥念政經系,我也跟著報考,考試時,分成了政治系和經濟系,我就抓鬮,念了經濟系,想經濟系大概是管鈔票的吧。
在學校我辦了「國風報」,報影劇新聞的,整天不是聽相聲就是跑戲院,你說能好好上課嗎?
我到台灣,可以說是冒名頂替,冒充空軍眷屬來的。那時有廿多個空軍太太要到台灣,都是小姑娘、千金,沒出過門。先生出任務了,她們沒人照料啊。我哥哥的連襟看上我了,他認為起碼我是一個好人。
那是民國卅七年年尾,我就伺候他們廿多個出來了。
郎:所以您做過導遊啊?
吳:全陪!我廿二歲半,在家裡沒事幹啊,跟家裡說了,就去北平空軍基地搭飛機。空軍太太們特別拜託:「您可得照顧我們,沒出過門啊。」我說:「知道,我也沒出過門!」哈哈。
飛到漢口待了幾天,就聽人說:「北平丟了。」只好逃到台灣來。我最早在基隆管海水浴場,關門打狗,小販不准進來,我賣香菸、麵條,生意挺好。當時一元新台幣換四萬老台幣,我那帳本一天都是幾千萬。可是到了秋天,完了,不許游泳了,我只好參加光榮平劇社,唱戲去。
後來我陪馬繼良唱戲,就是元大馬志玲的父親。他在廈門街有塊地,叫螢橋樂園,有人演話劇、唱大鼓、變魔術,沒對口相聲。他說,你常說笑話,一定會說相聲。我說管飯就行。
問:郎祖筠也是小時候就喜歡相聲?
郎:我從小聽師父的相聲集錦、選粹,和弟弟、爸爸,都是聽著睡覺的。我弟小學一年級,聽到會背,他什麼段子不背,背了「什麼大、什麼小」,裡面有點小不雅,「那媳婦兒乳房大、奶頭小」,我媽就抓狂了,氣到把錄音帶銷毀。我是這樣聽大的,師父對我來講,簡直像神一樣。
吳:最早我們相聲段子的來源,是腦筋裡的記憶。我一個人說了一個禮拜,沒得說了,掛榜招賢,找來陳逸安、魏龍豪,湊成三個臭皮匠。我九歲開始聽相聲,他們也這麼聽,我們互相切磋,記起了卅段,不久進了正聲廣播電台,「上台一鞠躬」,就這麼來的。真虧心,在廣播裡說了好久,一回也沒鞠躬過。
那時片紙隻字都沒有,沒人可問、沒有書,我們三個人瞎編,由一句編成一段,從四方變五角,五角變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