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談到台灣的民主政治時,人們腦海中首先浮現的可能是立法院不斷上演的肢體衝突與打鬥場面、選舉中的抹黑與攻擊、「三一九槍擊案」、電視節目中的毆打事件,以及政治人物與官僚系統中此起彼伏的貪瀆弊案等。

台灣在民主政治背景下出現凡此種種的社會紛爭,讓敵視民主政治的人欣喜異常,並以此作為中國社會不適合實行民主政治的又一例證。那些嚮往民主的海內外華人則深感失望,有些人對民主政治的信念甚至開始有所動搖。

本文的寫作旨在論證以下兩個相互聯繫的觀點:(1)台灣島內出現的種種社會紛爭並非民主政治的過錯;(2)正是因為有了民主政治,這些社會紛爭才不至於在台灣社會造成難以忍受的苦難與不公,這種苦難與不公在專制社會則隨處可見。

有缺陷的民主依然有優勢
台灣政治生活中最讓人詬病的現象之一,便是立法院經常上演的肢體衝突。這表明多數人都對政治生活中的暴力事件深為反感。但是,那些真正厭惡政治暴力的人似乎都應該為台灣實行了民主政治而感到慶幸。正是因為有了民主政治,台灣社會的政治暴力才能夠被限制到如此輕微的程度。

在專制或獨裁社會,政治暴力的使用幾乎是一種常態性現象,人們甚至可以說,離開了暴力,任何專制和獨裁統治都無法存續。專制和獨裁社會通過暴力進行治理,民主社會則通過辯論和說服進行治理。將人類社會從刀劍之爭的世界帶入言詞之爭的世界,恰恰是民主政治的作用所在。一個立法委員的鞋子飛向另一個立法委員的腦袋,這種現象的確有失體面,但它至少比對政治異己的大肆捕殺更容易忍受。

民主政治相對專制或獨裁統治的優越性既表現在倫理上,也表現在制度功能上。在民主社會,政治競爭通過政治辯論來進行,政治治理是這樣一個過程:不斷發現社會中仍然存在的問題,並逐步和持之以恆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更好辦法。在專制和獨裁社會,政治治理是通過統治者的專斷意志來進行的,民眾所能做的只是服從,而不是質疑。因此,在專制社會,掩蓋問題永遠比發現和解決問題更為重要。

專制和獨裁社會面臨的更嚴重問題是,由於缺乏質疑的權利,所有的人都必須不斷地說違心的話,做違心的事。這一問題導致兩個方面的後果:(1)整個社會的道德水準急劇下降;(2)人們逐漸喪失追求真理的勇氣和習慣。在這樣的社會,人們主要關心的是如何避免自己被迫害,而不是盡量避免傷害他人,更不是如民主和自由社會的人們那樣孜孜以求地質疑權威,追求真理。

台灣政治領導人的貪瀆弊案及個人品性也給民主政治的聲譽造成了極大的損害。其實,任何社會的政治生活都包含兩個不同的構成因素,即政治制度以及在制度中進行政治活動的個人。民主政治的確無法完全保證選出的政治領導人具有較高的道德水準,但這並非民主政治特有的罪過,因為人們很難說專制或獨裁社會的政治人物就必定品德高尚。

但即使在這一問題上,民主政治仍優於專制或獨裁統治。在民主政治條件下,如果政治人物的惡劣品性讓人難以忍受,民眾總是可以通過和平的方式對其進行政治約束和控制,甚至將其撤換。通過和平的方式逐步改進人們的生存環境,正是民主政治區別或優於其他社會治理模式的核心特性。
大陸的民主政治進步太小

有不少人喜歡抓住民主社會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作為從總體上否定民主政治可取性的理由,但這些人卻很少說明,民主社會有哪些特有的苦難,是專制或獨裁社會可以避免的。他們甚至將「民主政治也可能導致專制甚或獨裁」作為反對民主的理由,進而直接擁抱專制和獨裁。不知他們是否也同樣認為,因為即使是極為健壯的人也可能意外地早亡,所以活著還不如死了好。

筆者以前曾在文章中指出,台灣社會各種政治紛爭的根源是愈演愈烈的獨統爭執,而非民主政治。這裡需要進一步強調的是,如果可以說獨統爭執到現在為止尚未在台灣社會造成特別可怕的苦難,那恰恰是由於台灣尚未成熟的民主政治在發揮作用。一旦民主政治被摧毀,嚴重的統獨爭執必然會將刀劍之爭再次帶回台灣的政治生活,而那才是台灣社會災難的開始。

過去二十餘年的民主進程的確使台灣社會的獨統爭執更為表面化,但台獨思想的根源無疑要在更為早先的歷史中去尋找。中國至今未能解決台灣問題,並非因為中國局部地區實行了民主政治,而是因為上個世紀,整個中國在民主政治方面的進步是如此之小。

自1949年起的近半個世紀,台海兩岸分別由兩個聲稱要實現國家統一的政黨統治。但是,它們最在乎的似乎並非國家的統一,而是由誰來主導統一的過程,或者說由誰來掌管統一後的國家權力。實際上,在那一段時間內,台海兩岸的中國民眾從未有過任何機會,可以和平地決定兩岸是否應該統一,以及如何實現統一,儘管當時兩岸民眾中追求台獨的人是如此之少,而嚮往統一的人卻如此之多。

●作者任教於中國華東政法大學

>>>>2007/8/18 新加坡 聯合早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ckyreading 的頭像
    jackyreading

    佳文共享

    sincerex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