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主講 蔡嘉芬/記錄整理
網路時代來臨後,只要動動手指,打入key word上網搜尋,不一定要飽讀詩書就可以學富五車,倘若電腦能輕易取代書籍,人到底為什麼還要辛苦做學問呢?
因為書是一種媒介,他讓你跟文字產生關聯、發生感情。了解文字、掌握文字是現代人生存的技術與必備的條件,有了這樣的優勢,在很多時候都可以化險為夷。我曾擔任陸委會主委,其中「三通」(通航、通商、通郵)是兩岸政策中很重要的議題。由於台灣跟中國大陸特殊的歷史關係及政治情勢,長久以來都得經由第三地轉進中國大陸。所謂三通政策,就是不經由第三地,與中國大陸直航,這正是我們大陸政策的核心問題。任職期間我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當時在野黨期待直航,執政黨卻因為國家安全等考量,堅持有條件開放直航。當時台灣最有名的媽祖廟———大甲鎮瀾宮的主事者聲稱,媽祖諭示要直航回娘家。當時我在立院接受質詢時被問到:「媽祖說要直航回大陸,而你的政策是不接受無條件直航,那請問媽祖大還是你大?」我回道:「橘子跟蘋果是不能相比的。」因為本質不同根本無法比較,當提出這樣的答詢,我的政治危機就解除了一半。
但壓力仍不斷蔓延,因為我無法安撫信徒們的質疑。而另一知名的媽祖廟———北港朝天宮,也問了媽祖相同的問題,媽祖卻回答說:「不需要!」當北港媽祖說,不要直航時,我的政治危機就完全解除了。
立委質詢會習慣性挖一個陷阱,若你按他提問的方式回答,就會直直地掉進陷阱,成為明日報紙頭條,因此當他們對我提出答案A或者B時,我就會跑出一個答案C。當大甲媽祖說祂要直航回娘家時,你就用北港媽祖答案回覆,別妄想去說服信眾,因為你永遠無法推翻神諭。在不同的語言中,有很多不同的思維及其對應的方式,每一種語言都各自代表著:在歷史上有一群人,利用這樣的語言來詮釋他們的文化背景、思考邏輯以及行事風格。
我第一篇英文報告是被教授退件的,雖然拼音正確、文法正確,完全「Reason in English」,但教授卻說「This is not English.」,因為缺乏文字背後的文化思考。文字一定要在歷史文化、社會場景裡,才有生命以及意義。要如何讓文字擁有生命以及意義呢?關鍵就在閱讀。得透過閱讀、透過跟文字的連結,了解其背後所代表的文化、邏輯及其意涵,才能傳達真切。
我是一個靠處理文字生活的人,我並不是一個作家,但我的工作裡面有絕大部分必須要靠文字來表達意念、處理問題,我深刻的理解,當你能將文字掌控自如的時候,再難的問題都能解決。生命中最重要且最難處理的就是人的感覺。唯有透過大量的閱讀,才能真實體會。讀書並不是讀完就好,要認真思考背後的意義,要懂得發問,不能只是安靜的聆聽。
必須要訓練自己,在不同的場景閱讀各種不同的書,並從中吸納各種能量,教科書的知識,是一種有系統的知識彙整,但它並不有趣,要靠那些不一定有系統、但有趣的課外讀物獲得樂趣。從你感興趣的部分讀起,知識的取得與累積就不易疲憊。網路的確是累積知識、即時搜尋知識的得力夥伴,但直接接觸文字的感動,卻是數位永遠無法取代的。
>>>>2007/07/08 聯合報 聯合副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