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說兩個都還健在,時代都離現在不遠,許多人都還記憶猶新的行政院長級人物的故事,行政院長蘇貞昌可以比較比較,探索思考。

 

 

身先士卒

 

除了主流媒體的聲音,地下電台的另類看法,蕭萬長也一樣重視而且從不輕忽

 

 

第一位叫做蕭萬長,和蘇貞昌在「後陳水扁時代」卡位戰中接任一樣,蕭萬長也是在「後李登輝時代」卡位戰的氛圍中,接下了行政院長。當時由於連戰因「白曉燕案」聲望重挫;宋楚瑜也因「凍省」下定決心要走上一條不知會如何發展的「自己的路」。所以蕭萬長接任之後,挾著三十六年的行政歷練,與財經圈豐沛人脈及民間高聲望,蕭萬長積極想要在閣揆位置上,創下耀眼政績成為自己更上一層樓的資本,而當時,各界對蕭萬長也頗有寄望。

 

 

當時的蕭萬長,深知閣揆這位子對他前程的重要性,和現在的蘇貞昌一樣是卯足了勁在幹。所以蕭萬長也是一切都身先士卒的,各部會不論大小事,蕭萬長很勤快,他每天一大早就廣泛閱讀報紙,和幕僚洽商,大大小小事他都有想法,辦公室裡的傳真機永遠都有他信賴的「專家學者」給意見,辦公室的電話也永遠有一些「朋友」和他反映民意。而他的辦公室主任胡富雄的辦公桌旁,更是總有擺著收音機,除了主流媒體的聲音,地下電台的另類看法,蕭萬長也一樣重視而且從不輕忽。

 

 

專業領導

 

各部長反應慢了點,出了事媒體報導後還沒處理,蕭萬長的關切馬上跟進,要部長立刻補資料

 

 

和現在「好為部長師」的蘇貞昌一模一樣,自己「準備得很充分」蕭萬長也是常把部長找到辦公室來當面「口試」,部長準備不周或還想不清楚,老蕭就面授機宜一番,頗有「專業領導」的氣勢。同樣的和蘇貞昌對閣員很嚴厲般,「微笑老蕭」起初對部屬卻一點都不會微笑的,各部長反應慢了點,出了事媒體報導後還沒處理,蕭萬長的關切馬上跟進,要部長立刻補資料,做說明,當時許多部會首長可是很怕蕭萬長不厭其煩之「叮嚀」的。

 

 

不讓蘇貞昌專美於前,當時的蕭萬長也可都是身先士卒衝在第一線,上任不滿一個月,中油出現工安事故,經濟部長王志剛還沒出面,蕭萬長就已經有所反應了,東南亞出現經濟風暴,還沒燒到台灣,蕭萬長的辦公室早就已經跳過相關單位,多次找專家學者開應變會議了。對於這麼一個勤勉肯出面的閣揆,百姓當然滿意,因此他的聲望在掌政初期居高不下,常是七成以上,在高民意滿意度的激勵下,蕭萬長對閣員愈來愈嚴厲,一度還要研考會每周都要進行好幾場民調,還會新聞局匯整所有媒體報導,以供他替各部長「打成績單」,做為內閣改組的依據。

 

 

忙著滅火

 

天天都在危機處理,結果天天都有新的危機要處理

 

 

但好景不常,不到幾個月,蕭萬長就嘗到苦頭了,因為凡事都是院長衝在第一線,媒體和民眾的口味變大了,祇要有事,都要行政院長出面,祇有行政院長處理了,才算政府重視到民瘼了。結果搞到蕭萬長變成每天要馬不停蹄到處滅火,天天被各種事件牽著鼻子走,不但行政院施政步調被拉扯,各部會也都被危機處理搞亂了所有施政優先順位,終於滅火滅到來不及了。

 

 

因此弄到老蕭自己苦不堪言,當時他和他的核心幕僚們就多次埋怨:每一天都要「滅火」,施政的步調全「亂」了,沒有了「一致性」和「規畫性」,「天天都在危機處理,結果天天都有新的危機要處理」。

 

 

其實,蕭萬長和他的僚屬們並不是不知道該幹些什麼事,也不是不知道什麼事情才是對的,但一開始就急著搶第一線,結果搶掉了所有部長應有得職權,不斷站在第一線的結果,蕭萬長內閣後來換來的是「災難內閣」之譏,高聲望的滿意度在幾次危機之後,突然崩解,直到他卸任前,都很難回到六十分。

 

 

科長格局

 

江丙坤隨身帶筆記本,喜到哪裡聽到有問題更一定記下來,回到辦公室也一定會親自交辦

 

 

另一個院長級的人物是閣揆呼聲一直很高,卻已經多次擦身而過的江丙坤。江丙坤雖然在仕途上,一直是和蕭萬長亦步亦趨,但坦白說,早期政壇從來都不看好江丙坤有朝一日會成為閣揆,總把他視為是一個盡心盡力、執行力強的專業官僚,但視野和格局都不足以成為掌政者。

 

 

早期的江丙坤一直有一個封號:「江科長」,他對經濟部內大大小小的事都嫻熟,每一個事情都親力親為,經濟部每一份交到他辦公桌上的公文,承辦官員不論大小,江丙坤都規定必須用鉛筆在公文右下方寫下姓名與電話號碼,因為祇要發現有問題,或者不周延,一定會接到江丙坤親自打來的電話,和現在個性急,每天「奪命連環Call」部長的蘇貞昌,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和蘇貞昌一樣,以「執行力」著稱的江丙坤早期也是一個喜愛站在第一線的政務官,他隨身帶有筆記本,喜歡到第一線去找問題,到哪裡聽到有問題更一定記下來,回到辦公室也一定會親自交辦,之後,還會不斷地追蹤進度,所以,當江丙坤擔任經濟部長時,民調資料中,聲望也高常在七成以上,是繼孫運璿和趙耀東以降,經濟部聲望最高的部長之一。

 

 

儘管江丙坤有高聲望,但李登輝和連戰原本卻不願意讓江丙坤負擔起更大的政治責任,其中,除了「戒急用忍」和李登輝不同調外,江丙坤因此被冷凍了一陣,後來李、江誤會冰釋,李登輝一度還想讓江丙坤取代徐立德。但是,和蕭萬長不一樣,李登輝並沒有安排江丙坤參選,或者歷練黨務與擔任政治性的陸委會主委。據瞭解,李登輝、連戰是覺得江丙坤「格局不夠」、「就祇是科長思維」,所以,江丙坤在一九九六年內閣改組時,因此成了中華民國政府第一位不兼任政務委員的經建會主委,政治前景走到盡頭。這位「陽春主委」當時苦悶極了,多次就想要賦歸,趁還有精力時到民間企業闖蕩算了。

 

 

幡然醒悟

 

科長要有「膽」,敢去挑戰不可能的任務。政務官則是要有「腦」,他要想的是整體的發展

 

 

直到一位曾和孫運璿時代一起「拚經濟」的財經耆老一席話,點醒了江丙坤,這位耆老說他告訴江丙坤:「政務官和事務官不同,科長是要身先事卒,重視執行效率的。」但政務官之所以不同於「科長」,科長要有「膽」,敢去挑戰不可能的任務。政務官則是要有「腦」,他要想的是整體的發展,想像未來的格局,預估三年、五年以後可能要面對的挑戰,提前準備,規畫好政策,一個天天跑在外面的政務官,將會造成腦中想的都是已經發生的問題,都祇能做滅火的工作。

 

 

江丙坤於是想通了一件事,就是政府有三種類型,一種是「未來式」的政府,這種政府是有長期的眼光,雖然不能預見未來一定會發生的事情,然而祇要願意,都可以整理出未來最關鍵的變數,有心的人都可以控制好這些在舊結構冒出來的新現象,用腦理解舊結構的強度,與新現象的力道,事先規畫出種種選擇,未來演進的軌跡將可以胸有成竹,好整以遐地進行政策準備。

 

 

第二種叫做「現在式」政府,就是忙著解決當下的問題,是一個「挑戰與回應」的政府,有了挑戰馬上動員解決,忙得不可開交,但已無遐思考下一步要怎麼走。第三種則是「過去式」政府,龐大的國家機器通連管道已經失聯失序,所有的問題都是爆發了,見報了,相關決策者看了報紙才知道,而愈是看重媒體,愈是把媒體報導話題當成施政第一順位的掌政者,將使政府永遠祇能在追趕著層出不窮的問題,火氣再怎麼大,個性再怎麼急,都是在危機處理,未來的規畫已經無力處置了。

 

 

肯幹實幹

 

一個人想要掌握一切,一個人就要解決一切,祇有愈來愈焦頭爛額,愈來愈多危機要處理

 

 

想通這個道理的江丙坤,於是一改他衝在第一線的風格,他用了足足十個月的時間,除了一些視察與請益及例行公務與會議外,就是窩在他的辦公室內沉思、看資料,把所有政府的施政計畫都羅列出來,拿出一張A4紙,每一天,每一刻就是嘗試要把所有的大政邏輯地放在同一張紙上,找出所有的對應與關聯性。

 

 

經過這十個月的苦思和用功,江丙坤還真的可以用一張A4紙就可以完整描述起台灣的發展藍圖了。光有「執行力」的「江科長」也因此成了過去式,開始具有「思考力」的江丙坤的格局和思考層次已非吳下阿蒙,因此被連戰視為接替蕭萬長的閣揆人選,政黨輪替後,多次成為民間與企業界「夢幻閣揆」的候選人,陳水扁也多次嘗試找他入閣。雖然因為外在的政局,江丙坤終究祇是閣揆候選人而已,但他在企業界與一般民間的聲望,依然比已經替換過好幾回的任何閣揆還高很多,就算是現在,一談起國家的發展及對策,江丙坤依然是信手拈來,侃侃而談。

 

 

政黨輪替之後,民進黨如走馬燈般換了五任閣揆,蘇貞昌知道,所有的人民也知道,蘇貞昌要是挺不住,民進黨也將沒有人可以組閣與掌政了。面對著「最後的王牌」的冠冕,蘇貞昌當然急,急著要做出績效來;蘇貞昌也應該會怕,怕一出事,就會被政敵反撲,打倒趴在地上再也不能翻身。

 

 

但天下事從沒有「急」就可以解決的道理,帶領龐大行政機器施政,更不可能靠一個人的努力,就輕易可以創造奇蹟,因為天下事何其多,所以才要分官設職到需要十幾萬公務員。但忙著衝衝衝的蘇貞昌,一個人想要掌握一切,一個人就要解決一切,祇有愈來愈焦頭爛額,愈來愈多危機要處理,蕭萬長就是先例。

 

 

所以,蘇貞昌恐怕需要稍微喘口氣,想一想蕭萬長與江丙坤的故事,將會發現,真正能「做實事」的竅門,其實不難,而且,根本不必動不動就衝上第一線,發怒也從來不是解決問題之道。

>>>>新新聞周報第992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ckyreading 的頭像
    jackyreading

    佳文共享

    jackyrea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