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戰北大演講》兩岸應堅持和平 走向雙贏
尊敬的閔主任委員、副校長、陳主任,各位貴賓,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早安!
今天我和內人偕同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一起來到北京大學,非常榮幸。在這裡首先向各位表示感謝。北京大學的校址,剛才我了解到,就是當年燕京的校址,我的母親在三十年代在這裡唸書,所以今天來到這裡可以說是倍感親切。看到斯草、斯木、斯事、斯人,想到我母親在這兒年輕的歲月,在這個校園接受教育、進修成長,心裏面實在是非常親切。
她老人家今年已經96歲了,我告訴她我要到這邊來,她還是笑咪咪的很高興。台灣的媒體說我今天回母校─母親的學校,這是一個非常正確的報導。北京大學是我們大學裏面的翹楚,也是中國現代新思潮的發源地。蔡元培先生有兩句名言:循思想自由的原則,取相容並包之意。這種自由包容的校風之下,長久之下北大為這個國家、為這個社會培育了很多精英分子。
尤其在國家、民族需要的時候,可以說都是能夠挺身而出,各領風騷。不但為整個國家民族和社會做了很大的貢獻,尤其是展示了中國知識分子那種感時、傷時、憂國的情況。所以我今天來到這裡,心裏回憶這些,非常感動。我的母校也是我服務多年的台灣大學,同樣的師生也以能夠參與「爭自由、為民主、保國家」的各種的活動,也許是因為歷史的因緣機會,所以台灣大學曾經成為兩岸高等學術人才的一個榮譽。
▲北大、台大自由思想 一脈相傳
1949年之後北大好多好多的老師跟同學們好像種子一樣,跨洋過海到了台灣,尤其到了台灣大學,把自由的種子帶到那裏去,在那裏開花結果。包括傅斯年、毛子水等等師生後來都是在台大當教授,受到大家非常的歡迎。尤其胡適和傅斯年先生,都是五四運動的健將。傅斯年先生當過北京大學的校長,後來出任台灣大學的校長。所以在今天,台灣大學裏面那個幽靜的校園,那個迴響不已的傅鐘,都是台灣大學的老師和學生生活裏面的一部分。所以,簡單地來講,自由的思想,北大、台大系出同源,可以說是一脈相傳,尤其在大陸,可以說是歷史上的一個自由的堡壘,隔了一個海峽,相互輝映。
今天我來到北大,我也願意回顧一下,中國近百年以來整個的思想發展,應該也可以說歸功於北大。大家都知道胡適先生提倡自由主義,那是代表一種自由、民主、繁榮、進步的創舉,也曾經引起了很大的迴響。但是我們仔細地來看,自由主義這個思想在中國走的是一段坎坷的路,不是很順利,也不是很成功。記得在那個年代,胡適先生介紹杜威的實用主義,談到科學的方法和科學的精神,面對重大的針對社會的問題,提出所謂問題趨向的一個態度,要大家以逐漸進步,所謂漸進、逐步的、改良的方式,來面對所有的社會的國家的問題,他相信,不要任何的武斷,不要任何的教條,點點滴滴,即可以存活。
這是實用主義和自由主義進入中國的一個最主要的橋梁。那個時候胡適和李大釗先生經過了一系列的辯論,那個題目是多談問題,少談主義。我想這樣的一個方式在一個正常的時刻、環境之下,也許是一個最好的選擇,但是為什麼自由主義在中國它的影響大部分還是在知識分子中間,為什麼如此?
▲知識份子 要為歷史負起責任來
簡單地來講,我們可以回憶一下十九世紀的最後、二十世紀的最初,那個二、三十年,你看看這個國家所面對的是什麼,是中法戰爭,是甲午戰爭,是八國聯軍,是日俄戰爭,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可以說整個的國家都在列強帝國主義燒殺擄掠下,不平等條約可以說是喪權辱國的東西,老百姓的生活已經到了一個貧苦的極致,烽火連天。
在這麼一個環境之下,中國的人民實在是沒有一個那樣的環境來冷靜地思考自由主義所代表的一個深刻理念,當然在校園裏面百花齊放、百家齊鳴,但是終極,能夠吸引、號召青年人的正式的號召,不外乎還是以中國國民黨所代表的三民主義的路線和中國共產黨所代表的社會主義總路線兩條路線。
今天,北大已經107年了,來到這裡好像把我們帶回到一個近代中國史的時光隧道裏面去,因為在這裡不但是人文薈萃,同時我們也看到一個很濃縮的整個的近代史,我看到大家,我就想到,各位今天除了各有專精之外,宏觀的思維一定是跟各位在這個校園裏面那些服務過的前輩先行們一樣。
大家還要想一個問題,中國的未來到底在哪?我們要選擇的到底是哪一條路?當然,在找尋答案的時候,找尋這兩個問題的答案的時候,我們都知道,歷經曲折,歷經挑戰,我們走了不少的冤枉路,我們得到了多少的慘痛的教訓,這些都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身為一個知識分子,我相信大家都有這種百折不回的決心和勇氣。因為在各位的肩膀上,要擔負的就是要為歷史負起責任來,要為廣大的人民來找出路。
▲為民族立生命 為萬世開太平
如何能夠讓整個的中華民族不要再走上戰爭和流血,如果能夠讓和平來實現,如何能夠提升人民的生活水準,如何能夠維護和不斷提升我們的國際競爭力,這些重擔,都在各位的肩頭上。一肩挑起來,就是現代知識分子的一個偉大的格局。那麼,用什麼話來形容這樣的格局,這樣的勇氣,帶領我們到正確的歷史方向和目標。我想了再想,把他歸納成12個字,那就是希望各位能夠「為民族立生命,為萬世開太平」。
聽起來有一點老古板,好像太骨董一樣。但是畢竟這是我們老祖先心血的結晶。也許用現在的話,這12個字可以再變成8個字,那就是我們大家一定要堅持和平,我們大家一定要走向雙贏。
當然有人會問我,你的勇氣不小,你的基礎在哪?我要在這裡跟各位坦白從寬。我認為這個基礎在哪呢,在於歷史的一個潮流、在於民意的一種驅動。歷史的潮流、民意的驅動讓我、讓許許多多的人有這樣的勇氣能夠提出來。什麼是歷史的潮流?大家都知道,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都以中國的富強、康樂為目標。但是,不幸的日本鐵蹄的侵略,阻礙、終止了這個國家文明的建設,以及現代化的進程。抗戰勝利之後,國共兩黨對國家應該走的總路線又有不同的看法,它的結果是以內戰的方式來解決。一直到今天,一個台灣海峽、一條海峽阻隔了兩岸,不曉得阻隔了多少的家庭,造成了多少的不幸哀怨。尤其還形成了若干民族之間的間隙,一直到今天,迴蕩不已。
▲蔣經國和鄧小平 扭轉了歷史關鍵
但是我們也看到,在這樣一個歷史的中間,關鍵的任務在關鍵的時刻做了關鍵的決定,扭轉了關鍵的歷史的方向,這是驚天動地了不起的事情。形成了一個新的趨勢,一個新的方向,我在這裡特別要提到,就是蔣經國先生和鄧小平先生。蔣經國先生在兩次能源危機之後,知道台灣那個地方沒有任何天然的物質,所以要靠自力更生,可以說是捲起袖子全心全力來推動,所以他推動了十大建設,推動科學園區的建立,號召留學生回國研究投資,等等的作為為台灣創造了台灣的經濟奇蹟。在經濟發展之後,更進一步推動了他民主化的工作,所謂政治民主化的工作,包括排除了所謂威權的政治,奠定了一個政黨之間互動的一個模式。甚至於再進一步開放了黨禁、報禁,取消了戒嚴,同時也促進了兩岸人民,尤其是大陸,很多老兵返鄉來探親,在歷史的時刻扭轉了這個方向。
小平先生提出改革開放,大家看一看,不但轉換了文化大革命的方向,深化的、全面的提升了人民生活的水準,這都是跨時代的、了不起的作為。蔣經國先生晚年的時候講,他說他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小平先生講到,改革開放的路線要管一百年,用他四川的話講「動搖不得」。沒有動搖,今天大家看一看,大陸經貿的發展,經濟的成長,可以說樣樣都是名列前茅。
我是59年前離開上海回到台灣的,那時候還是一個年輕人,今天來到大陸,所看的一切的情景跟我的回憶和記憶完全不吻合了,所以我是懷著一個祝福的心、一個持續不斷期盼的心,希望這塊土地能夠更快速地來發展。在整個的發展層面,除了經濟的發展,政治的發展層面也很快速。比如說現在我了解到,在很多基層,所謂定點的民主選舉制度,在《憲法》裏面也提到,所謂財產權是最基本的人權,我相信這都是正確的歷史方向,都是值得鼓勵的歷史的步伐。
當然,整個的政治改革,無論是腳步無論是範圍,在大陸還有相當的空間來發展,但是我必須要講,在過去這段時間裏面,兩岸所走的路、走的方向,已經使我們兩岸無論是在差異還是在差距上,越來越縮小,這是歷史的潮流,非常重要的一個方向。
▲以善意為出發 以信任為基礎
再談談所謂民意的驅動。我這一次到大陸來訪問,我說「來得不易」,因為有若干的人很遲疑,甚至於有一種批判,認為我到這裡來,是為了進行所謂第三次的國共和談,所以我的目的是要「聯共制台」。但是,現在那個「台」下面還有個「獨」字。
我在這裡要提出來,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同時是一個非常嚴重的扭曲,因為講這種話是從一個僵化的思維、冷戰時期的一個思考來看問題、來想問題,時間的確對他們來講過得太快了,讓他們留在二十世紀甚至於30年代、40年代、50年代,我們今天怎麼不能夠重視當前,怎麼不能夠放眼當前,來共同展望未來,來開創未來呢?
我們為什麼不能夠以善意為出發點、以信任為基礎,以兩岸人民的福祉為依歸,為民族長遠的利益來考慮呢?人民為主,幸福優先,我想這是包括我們所有的台灣2300萬、大陸13億的人,我們所有的人民,大家會共同支持的一個方向。
我以前看到,面對東西德國,科爾總理說我們相互需要,面對南北韓,現在盧武鉉也講到,通力心兄弟情,這些聲音難道一點都引不起來我們大家應該有的一些提示嗎?我想答案是否的,我們會。今天我們所走的這條路是人民所支持的,我們搭橋鋪路,是人民所願意看到的,他們不願意再看到兩岸的對峙、對抗、對立、甚至於對撞,他們願意看到的是兩岸的對話與和解,大家的相互合作。我想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在去年底台灣進行立法委員選舉開始的時候可以說是非常明確的講出來,我們就要走對路才有出路。
▲勿讓制憲台獨 打斷幸福基礎
台灣走對路才有出路,我們認為不能夠讓「民粹」主義取代民主的思想,不能夠讓「制憲」、「正名」、「去中國化」、武斷的「台獨」時間表,來打破我們整個幸福的基礎。所以我們提出來我們的看法,其結果我們都知道,今天好多位立法委員都在這裡,認同支持這種看法和政策立場的在今天立法院裏面是占有絕對多數,今天來的國民黨的立法委員有幾十位,但還不全,他們都要來,我說不行,我說這樣就放空營了,人家會偷襲。但是我想他們的當選、他們的得票你可以看到人民的趨勢。
周日我們出來之前有一個民調,66%的人認同支持兩岸的和諧對話,30%認為可能沒有什麼太大的效果,這也是一個民意,非常顯著的一個情況。想特別要提出,在這樣的一個大的環境、歷史的趨勢、民意的驅動之下,我個人認為,現在給我們一個總結過去歷史的機會,就是讓我們能夠有一個新的環境、新的思考,能夠來發展建立一個我們共同的未來,共同的願景。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們不能一直活在過去,就像邱吉爾講的,永遠的為了現在和過去在那裏糾纏不清的話,那你很可能就失去未來。逝者已,來者俱,我在這裡做一個簡單的結論。我認為我們的願景要回到自由的思想,發源地,今天北大我們再談一談。這就是多元與包容,這就是互助與雙贏,這就是現狀的維護與和平的堅持。
各位親愛的朋友們,網路資訊的時代本來就是多元化的時代,何況我們本身就有多元的基礎,這樣多元的社會一定要有包容,就好像蔡元培先生所講的包容。
怎麼樣來了解有沒有包容呢?檢驗有沒有包容,很簡單,理性地溝通,相互地尊重,取代所謂激情的謾罵跟批判,這就是包容,很簡單。
蔣夢麟先生也是北大的校長,他講所謂那些背後拖著長辮子的保皇黨和思想激進的新人物大家在一起討論問題,互相笑謔,那就是包容。
第二我要講互助和雙贏。各位都知道,今天這個市場的經濟已經逐漸的在那裏整合兩岸經濟的資源,不但是兩岸,事實上今天市場經濟的作為可以說在全球化的趨勢裏面已經席捲了全球,自由的經濟就是這樣的一個趨勢,但是在自由經濟的體制之下如何維護和提升我們的競爭力這是最重要的事情。
我們不能只喊口號,要落實,而維護提升競爭力唯一的就是一定要合作,唯一的就是一定要創新,合作、創新,才有機會。
▲兩岸合作賺世界的錢 有何不對
今天,兩岸的關係,各位看到,我們不但是互相依存,而是互補互利,而是一加一大於二的情況,所以我相信台灣在創造了第一次經濟奇蹟之後,現在正在邁向第二次的經濟奇蹟這條路,在努力,大陸今天所面臨的也是千載難逢的一個機會,所以中華民族這種現代化,這種富強康樂,已經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美夢而已了。
尤其在即將面臨的未來,我要講,我說兩岸合作賺世界的錢有什麼不對啊?我們一定能夠來實現所謂如虎添翼的加乘的效果,這種加乘的效果不是雙贏,實際上是多贏的。
第三個,我要談到,就是來堅持我們的和平,維護我們的現狀、穩定的現狀。大家照常理講,和平是和平,誰需要不穩定的一個和平,時時有改變的憂慮。但是在實際的層次,今天兩岸的情形下,我們必須要維持我們的現狀。現狀維護不是一個靜態的,不是一個退縮的,不是一個消極的。現狀的維護,一方面當然要避免彼此的爭議,但是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存異求同,凝聚善意,累積動力,開創一個嶄新的、亮麗的未來。
▲化刀劍為犁耙 我們不做,誰來做
我們各位都知道,在過去,長久以來,戰爭流血不止是我們之間,整個的世界,都普受它的痛苦和摧殘。聯合國前面有一個雕塑,一把槍打了結要斷了,它的含義很深,將刀槍化為犁耙。
今天我來到這裡,讓我回憶到以色列,特拉維夫,猶太人博物館,前面寫了一段話,他說,全世界的猶太人對於彼此都負有責任。我們雖然曾經彼此有過戰爭有過流血,今天要談溝通和平,有的時候覺得談何容易。但是猶太人的話讓我感觸良深。我相信有智慧、有能力的中華兒女大家都了解,我們可以化干戈為玉帛,點滴的心血累積成我們常常久久的和平關係。各位親愛的年輕朋友,江山代有才人出,長江後浪推前浪。各位都知道年輕就是希望、年輕就會機會。在這個時候,大家回想一下,前輩先賢曾經負起他們應該負起扭轉時代歷史的責任,現在又輪到大家。
大家都是將來國家、社會乃至民族的領航員。所以在這樣的時刻,我又想到以前美國雷根總統說的話,他說,假如我們不做,誰來做?假如現在不做,什麼時候做?我就是因為這樣,所以來到這裡。讓我們大家共同堅持,互惠雙贏,堅持和平。這是我們自我的期許,也是向歷史的責任。唯有我們能夠達到這樣的目標,為民族立生命,為萬世開太平,這將是中華民族為舉世稱讚最重大的成就,也是我們面對世世代代炎黃子孫共同的光榮。
謝謝大家!
連戰北大問答》台灣去中國化 令人遺憾
▲我已經搭上兩岸歷史巴士
問:連先生剛才說回到母校看到斯草斯木,斯時斯人,備感親切,做為北大學生,聽到您16字的美好願景,也備感鼓舞,深受感動,我們知道您這次北大之行被稱為是破冰之旅,我們也很想看到隨之而來的是打開兩岸交流的寬闊航道,能不能請您預計一下,五十年後的歷史教科書,會如何評價您這次的北京之行呢?
答:我剛才報告,我大膽提出這些方向,因為我看到這是一個歷史潮流,我很高興在歷史轉移的時刻,我已經搭上了這班巴士,我沒有落後,我沒有走錯一步。我們曾經看到很多事情,就是因為在關鍵的時刻沒有掌握,那我們就走錯了,就落失了。我認為任何人都可以為這個目標共襄盛舉。
西方有一句話,「你不能加快、加速歷史的腳步」,歷史的腳步往往不是任何個人的主觀意願可以改變的,當然也有例外,但只要掌握住歷史的方向,一步一腳印,大家就可以成功在望。
▲拒絕民粹 落實民主
問:連先生您這次來拜謁中山陵,來到對您有特殊意義的「母」校,也要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等於是圓了一個夢,做為島內一個重要政治力量,做為黨主席,請問能為台灣人民做些什麼,來早日圓台灣人民的夢?
答:去年選舉我們提出「走對的路,台灣才有出路」,主要包括五方面,第一是要認同國家,要認同這個國家。
第二是要促進兩岸關係,讓我們大家共同在一個和平的建構下,互惠互利、雙贏和平,發展經濟,提升台灣人民的生活。
第三是我們覺得台灣的民主政治有些問題,我們不願意民粹取代民主政治,在司法獨立、行政中立、媒體尊重、個人權利維護,有很多看法,和在台灣執政者不一樣,我們提出要求,拒絕民粹,要落實新的民主主義,隨時檢討。維護民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很多學者認為民主政治發展會退潮,會落後,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奇奇怪怪、形形色色的政治運作。
第四我很坦誠跟各位講,台灣本來是一個很融合的地方,多元族群,原住民有九大族群,客家人、外省族群、福佬人,但因為有些政治人物,為了選舉,來操弄族群、撕裂社會,讓政治對立,以為可以取得某些選票,這是非常沒有道德的事。我們堅持要求族群平等、機會均等,任何待遇都要公平、公正,不能有任何差別。
第五是台灣經濟要持續發展,台灣是一個靠經濟、貿易持續成長的地方,不要因為國際、兩岸關係處理不好,而日漸萎縮,對大家都不是正面的事,大概這些就是國民黨過去、現在、未來要全力以赴的目標。
▲最大的不同就是完全不同
問:我們北大學子,對您這次大陸之行一直非常期待,當您四天前在南京祿口機場發表談話,說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剛才您演講中也提到,現今所看到的和記憶中不吻合,請問您看到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答:最大的不同就是完全不同。我是在59年前和我母親從上海到台灣,我的童年可以說是在兵荒馬亂中成長的,我的祖父來自台灣台南,但我的祖父不認同、不能接受日本在台灣的殖民政策,所以把他的獨子,也就是我的父親連震東先生送到大陸來。我的祖父說,要興盛台灣,一定要先建設國家。所以我沒有出生在台南,而是出生在陝西西安,我的祖母一句國語都不會說,都是說閩南語。我這次去西安,向祖母致敬,祭拜,也要去看看小時候的環境。
所以我說這次是「尋洞之旅」,有人聽不懂什麼是尋洞之旅,就是找防空洞的意思。前幾天我看到媒體訪問一些年輕人知不知道什麼是防空洞,結果沒有人知道。現在時代不同,那時候戰亂,日本人天天從西安飛出去轟炸重慶,又飛回西安,用不完的炸彈都掉在西安,那種景況沒辦法形容,整個村我說是無人空巷,不是萬人空巷,這叫我如何和現在比較呢?
▲大陸開放農產品市場 對台灣農民是個機會
問:從歷史看,國民黨長期面對最大的挑戰,就是農村發展、農民生計問題,當前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對台灣農業人口有利在那裡,不利在那裡,如何趨利避害?
答:台灣雖是快速工業化,高科技化,農業對GDP的貢獻愈來愈少,應該不到百分之三,是非常弱勢的產業,但農業人口直接和間接相關務農人口有幾百萬人。農業發展是需要市場、獲利的,另一方面台灣在農業技術非常進步,地方小、人口多,民以食為天,農業實驗、科技發展、機械化,因此大陸在方面有很大的空間,對農業有這麼好的環境,很多事不做不行,在大陸有它的發展。
台灣物產太豐富,但季節性的物品沒有辦法及時銷售,行銷網不暢通,市場規模小,對農民是很大的損害。大陸開放農產品市場,對台灣農業發展和農民都是機會。
▲台灣去中國化 非常令人遺憾
問:我曾經在網路上看有關台灣的文章,介紹台灣現狀,在台灣卅、四十歲以上接受的是正統中華教育,對中華文化、歷史及大陸人文地理比較熟悉、認同感比較強,但廿歲左右的人,像我們這種年紀是接受去中國化的教育,認同感降低,這種趨勢對未來兩岸交流會有什麼影響?
答:我們覺得所謂去中國化政策是非常讓人遺憾的,我們非常關心,不只政黨關心,在台灣不曉得有多少父親、母親、家長都非常關心,連外國人也非常關心。大家都在進行補救,自己求救,找機會找各種方式、場所,讓年輕人多接受華夏、中華文化的內容。
去中國化是非常不應該的事,是偏離的作法,台灣絕大多數的人不認同這種去中國化的作法,外國人也認為匪夷所思,大多數人不會接受這種發展。
>>>>2005/4/29 聯合晚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