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林義傑長跑穿越撒哈拉沙漠時,筆者還在飛機上,不論是機上的中文報紙,或是機場巴士裡的電視新聞,給筆者的印象都是:一個台灣勇士孤獨的背著國旗,寂寞的在沙漠裡「為台灣而跑」!
等回到家中,發現英文新聞都沒有提到所謂「台灣精神」,反而清楚寫著共有三名跑者參與此壯舉;更重要的是,這活動是由影星麥特戴蒙發起,目的是為慈善機構「非洲之水」拍紀錄片募款,在非洲提供乾淨水源。
我們的新聞怎麼了?為什麼完全聚焦在所謂「台灣之光」上面?我們的閱聽大眾怎麼了?有幾個人關心林義傑究竟為何而跑?
台灣的邦交國多在非洲,因此林義傑在非洲長跑格外有意義,若台灣真關心非洲的黑朋友,就應立刻傚法其他國家,宣佈跨國慈善捐款可抵稅,用實際行動支持林義傑這項長跑活動的真義。從林義傑的相關報導就可看出我們國際觀之狹窄和偏頗,拿時間與空間的座標為喻,台灣人的眼界似乎出不了腳下的原點;可是,對外面的世界不瞭解,又對歷史沒興趣,怎能看清未來要走去哪裡?
媒體亦隨波逐流,國際新聞往往只剩下兩種,不是瀛寰搜奇式的零碎報導,就是戴著「草根色」的眼鏡,把「無關」台灣的部分過濾掉的新聞。筆者查詢剛揭曉的柏林影展,卻幾乎找不到國內的報導,因為台灣沒得大獎,新聞就懶得報了!長此以來,我們根本不知道別人已經進步到什麼地步,發生亞運金牌目標打對折的誤判,或是國片到了世界各影展繞一大圈仍空手而歸,也就不足為奇了。
缺乏國際觀的現象發生在學界就更令人莫名所以,現在網路發達,全球資訊都在指尖的滑鼠下面,國際觀應該非常靈通,可是就在春節前,我還批改了幾篇弄不清拿破侖是哪個時代的卷子,也遇到托我在曼谷購物的商科老師,竟然不知亞洲各國貨幣已升值大半年,台幣得倒貼才換得到等額泰銖的情形。
以林義傑的新聞來說,又有多少人喊得出另外兩名跑者的名字?遑論「非洲之水」和類似的非政府組織。
說實在的,台灣把「綠色外交」、「永續發展」等標語喊得很響亮,但當國外的組織身體力行,發起替非洲找水源的活動,台灣卻冷落了活動的主旨。林義傑已返台,媒體炒作的方向不外乎大英雄一路上聽什麼歌解悶啦?穿什麼鞋啦之類!然而,「究竟為何而跑?」將是我們問自己、問媒體、問林義傑的重要問題!
>>>>2007/02/26 聯合報 民意論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