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島上的人很多都得了政治躁鬱症

 

台灣有矮黑人或小黑人(Negritos)嗎?這原本是一個人類考古學的學術問題,在台灣竟演變成為政治問題,這正好顯示台灣內部荒謬的政治惡鬥與媒體惡性競爭的現象,其實台灣很早就有矮黑人或小黑人的傳說,在一些敘述老台灣的書中都稍有提到。此外,像賽夏族矮靈祭的儀式清楚顯示矮人的存在,高雄縣琉球鄉烏鬼洞亦有此傳說。還有,分佈在恆春半島山中的矮小石板屋遺跡也一直被懷疑是矮黑人居住的部落。

 

只是這些台灣的矮黑人後來絕跡了,也許是被後來的民族消滅了,或是他們被迫移到鄰近的菲律賓去了,因為今天在菲律賓諸島還可以在偏遠的山區或海島叢林中找到他們。

 

事實上,在距今七千年以前,矮黑人遍佈在西太平洋諸島,後來有更高文化的民族移入而急速減少。一九七二年在菲律賓科塔巴豆(Cotabato)省詩卜湖附近的密林中發現二十七名原始的純矮黑人,他們仍過著石器時代的生活。我旅居菲律賓的二年中,到過很多偏荒地區探訪過不少矮黑人,可以與讀者分享。

 

依據人類學家劉芝田與凌純聲兩位教授的研究,認為這些矮黑人,如果根據中國史志中《諸蕃志》,實淵源於中國大陸東南部,在舊石器時代之前就被迫南遷入海,居於西太平洋諸島與馬來群島。而最近中國大陸東南部的台灣島當然是他們不會錯過的重要島嶼。

 

黑人,西班牙文稱之Negro,西班牙人佔領菲律賓之後看見了這矮小的黑人,遂依西文的習慣稱之為Negrito,而人類學也以Negrito來專指現存於菲律賓諸島的矮黑人(或稱小黑人)。

 

純矮黑人為鬈髮膚黑身高平均大約只有一公尺四十公分,但因為在與其他族混血後,有的身高相對的提高。事實上,我們在菲島也會發現黃種直髮矮小種族,以及另一種近似巴布亞人的矮小人種。據此,菲律賓大學將矮黑人分為下列三類:

 

1.純種小黑人(Ture Negri-to):縮毛黑膚倭身。

 

2.原馬來人(proto-Malayan):直毛黃膚,有較濃的蒙古系血統。

 

3.古澳型倭奴(Australoid Ainu):介於原始澳洲與日本愛奴(現居日本北海道)的混血種,亦有稱其為Australoid矮黑人。

 

 

 

探訪純種矮黑人

 

一九八七年十月,我在嚮導的引領下,到中呂宋的山巴利斯山區探訪了純種的矮黑人,穿著現代盛裝(牛仔服)迎接我的酋長身高不及我的肩膀,我生平第一次感覺自己是長人、巨人。因為我是陌生人,我的四周皆有荷槍的矮小戰士警戒,等到他們弄明白我們來意,並贈上禮物之後,孩子們、婦女們才相繼出現,看著那麼多小黑人,好像自己正在非洲似的。

 

這個部落已懂得農耕,但所生產的食物仍然不夠吃,婦女有一部分勞力仍使用在山中尋集野生植物,例如野芭蕉的嫩莖花苞、野果、蘑菇……等。

 

過去這一族被政府認為屬於比較好戰的一系,而被政府軍驅入山中的保留區,後來菲國新人民軍叛亂,菲國政府軍一方面拉攏他們,一方面讓他們可以自衛,所以他們擁有火力不錯的槍枝。

 

一星期之後我到中呂宋的達拉克山區的另一個矮黑人部落,這裡的矮黑人與先前拜訪過有些不同,他們顯然混了一些黃膚系的原始馬來人的遺傳。這個部落也懂得耕種,但狩獵、野外覓食仍是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男人善於製造與使用弓箭與槍枝,越戰期間,他們很多位擔任美軍部隊的叢林戰的教練,越戰結束後回到這裡,以打野豬、雉雞過餘生。這個部落與戰爭似乎特有緣,他們在二次大戰期間也與日軍交過手,他們的樹下仍然可以看見日軍的鋼盔與舊機槍。

 

數日後,我從馬尼拉搭夜行長途巴士到達呂宋島東海岸的奎松省(Quezon)英凡達鎮(Infanta)北邊近海岸的山區,去拜訪了另一種矮黑人,他們應是屬於古澳型矮黑人及混有一點其他型的矮黑人,他們棲居近海,所以水底射魚功夫極好,可惜我到的時候正是風季,海浪滔天,他們無法下海獵魚迎客,但特別為我舉辦了他們的歌舞迎賓。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我從馬尼拉渡海到巴拉灣島,進入中北部叢林去探尋越來越稀少的巴達克(Batak)人,他們被人類學家列為純種的矮黑人,他們仍是叢林遊獵覓食的民族,我們只找到一個家族,女人仍然裸露上半身,她們負責叢林野生食物的採集以及釣溪魚,男人負責狩獵,主要以陷阱來捕捉獵物。

 

 

 

民多羅島上的互動

 

直髮黃膚的原始馬來矮人我則是在民多羅島上見到,我在民多羅島近兩年的叢林生活中常與他們有互動,但他們很多已經融入或混了莽遠族的血統,但我仍能從他們矮小的身材認出他們的家族。他們雨季時會聚居成小部落,旱季則在叢林中過著採集移棲的生活。

 

至於台灣最早的矮黑人到底屬於哪一型還有待考證,也留給讀者很大的想像空間,我個人認為有的被迫離開台灣到馬來群去,有的被後來移入文化較高的民族滅了,有的可能融入平埔族中,因為我在平埔族中也發現身高很矮的家族。但,有一點我們必須明白,我們不管是哪一族,基因上是沒有多少差異,都是源自同一系的祖先,只是因為分居各處久了,為了適應當地的氣候環境而有些不同的外在演化,認知這點之後,我們才可能體會與做到「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包容與和諧,台灣才不致有種族之分,更不會有本省外省之爭。

>>>>93/7/25聯合報聯合副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ckyreading 的頭像
    jackyreading

    佳文共享

    jackyrea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