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早春、颶風、地震,氣候變遷的大戲,每天在我們身邊上演。
不間斷的研究數據、歐盟咄咄逼人的二氧化碳減量排放標準,對全球最大污染者──美國來說,卻像對牛彈琴。
前副總統高爾卻堅持扮演「關鍵的少數」,不僅用「不願面對的真相」紀錄片走紅奧斯卡金像獎晚會,更在三月下旬用短短五天,號召五十一萬美國民眾的簽名連署請願,到國會要求立法。
有過行政經驗的高爾,提出美國對氣候變遷應採取的十大解決方案。
這篇具體的「氣候變遷」施政報告,應該是面對地球暖化的台灣,可以思考的方向。
今天,美國仍是世界最有力的領導者,立法單位也是最有能力做出改變的力量。我們必須提出超越黨派、特殊利益團體的解決方案。
既然仍是世界領導者,面對前所未有的「地球危機」,我們必須趕緊行動。也許聽來駭人聽聞,但仔細觀察人類與環境的關係,可以確定:我們生存的星球,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改變。
其一,是百年內快速增長了四倍的人口:一九○○年全球只有十六億人口,今天已增至六十五億人。教育普及、節育成功、死亡率降低,讓今天世界人口增長的趨勢穩下來,但專家統計,未來四十至四十五年內,全球人口仍將緩慢增長至九十一億。光是四、五倍快速成長的人數,就改變了我們跟所居住地球的關係。
其次,科技發展也是史無前例的快速,加上人多,人類為最基本的生活、養家所進行的一切作為,對地球的傷害也比以往更迅速、幅度更大。
而且今天無論什麼問題,我們都想用市場來解決,但市場是最以短期表現為決策基準的:企業的季目標達成率、股市的當沖交易(day trading)等。娛樂、新聞、媒體業的衡量標準就更短線了:每小時收視率、眼球轉動率等。
即使是以「聲望」決勝負的政治行業,也開始短線起來。我剛當選副總統時,民意的「受歡迎度」調查還沒那麼普遍。今天民主政治的生態完全改變了,我下任時已每天都有民調,最近更有每小時的「馬錶式民意調查」。我真不知對民主政治是福還是禍。
但這種短視心態,正是解決「氣候變遷」這歷史議題最大的障礙。身為全球最有能力做出改變的美國國會,有責任做出扭轉乾坤的關鍵抉擇。
這是歷史的關鍵時刻。就像最近勇奪北美票房冠軍的電影「三百壯士」,少數人可以做出關鍵性的改變,不僅改變自己的處境,更徹底改寫了未來世代的文明進程。而美國國會正是眼下最關鍵的「第五元素」(笑)。
關鍵的五十年承諾
丁吉爾議員(John Dingell,美國會能源商業委員會主席),你自己就是美國這批關鍵少數的代表,你們是打過二次世界大戰的年輕美國人,你們就是曾經拯救世界的關鍵少數。這批越過重洋、橫跨大地的美國大兵,在太平洋、大西洋擊潰當時勢不可擋的法西斯政權。回到美國老家後,雖不再年輕清純,你們卻培養出高超的遠見、道德勇氣。
以致於戰後,當馬歇爾將軍出面呼籲:我們必須幫助我們的敵人,重新站起來,領著大家從戰場,走向和平、繁榮,繼而提出「馬歇爾援歐計劃」時,你們這一代人竟然點頭支持。
今天,我們不必重新經歷世界大戰,才能重建這樣的決心。但你們這一代知道,除了願景,改變人類文明的進程需要時間,對馬歇爾將軍與你們這一代來說,那是至少五十年的決心。五十年來,聯合國建立了,美國人民也為這五十年歐洲重建付出額外的稅賦。五十年來,美國國會兩黨忠誠合作,攜手完成當年的使命、承諾。
我說了這麼多,是因為今天我們面對同等級的人類文明危機。要解決這個問題,真的需要國會的兩黨領袖,跨黨伸出合作的承諾。儘管今天大眾批評政界行動緩慢,但只要大家達成共識,改變發生得極端快速。
今天到國會來作證,我是帶著五十一萬六千多位美國人,過去幾天快速累積的簽名連署來的。過去幾天,我們的網站每秒鐘有百人上網簽名連署,可見很多美國人跟我一樣焦急,呼籲你們採取行動。我代表他們向你們呼籲。
未來有一天,我們的子孫會回頭想到今天你們的決定。他們會問:這些老頭們怎麼回事?他們沒看到證據嗎?他們有什麼毛病啊?難道每天排放七千萬噸二氧化碳這種數據,還不夠清楚嗎?
或者,他們也可能會問:他們是怎麼凝聚出那麼恢弘的道德勇氣?超越政黨鬥爭、實現美國民主的諾言,做出這麼不可能的決定。並清楚告訴各種特殊利益:我們聽到你們的困境,但現在我們必須做出正確的抉擇。
代表他們,我有幾個明確的建議:
第一,限制碳排放量在固定水準。過去幾個月發現的新證據顯示,地球暖化現象比想像中更嚴重。前幾天,美國《科學》雜誌刊載的研究指出,北極冰層融化速度比預估更快。三十四年後,整個北極冰層就會消失。臭氧層在地球上方燒出的大洞,讓地球喪失冷卻的能力,對人類生存是大威脅。
另個研究結果指出,這幾年全球地震連連,是格陵蘭永凍層消融引起的。一九九三年全球只有七個大地震,一九九九年增加一倍到十四個,去年竟高達三十二個。
氣候異常,更是大眾每天都可以覺察到的改變。澳洲現在更經歷千年以來最嚴重的乾旱。
但國際社會到今天還在討價還價:幾年後,要減少多少碳排放量?我建議今天就限制排放量在固定水準。
用稅賦推動改革
第二,我建議該改革稅制來推動減廢。減少對雇用、生產活動的稅賦,用增加對污染活動的稅賦來替補國家財政所需。我知道,這在政治上幾乎不可能,但大家努力讓它變得可能。因為今天的稅制,是懲罰努力工作的人,卻鼓勵毀滅地球的人。
當然,我們不能忽視美國正面對「全球外包工作」的競爭力危機,資訊工具讓新興國家的大批年輕、廉價的勞工,搶走我們的工作。雖然我們無法降低基本工資,但也不該在這樣高的薪資水準上,再加上健保、社會福利等成本。改稅制,需要很長時間的適應,但若我們開始懲罰污染,獎勵努力工作,對我們的競爭力更有幫助。
我知道改變困難,但至今為止,碳排放量還沒被計入生產成本,被當成是外部成本。今天,這些外部成本(空氣、水等),都已經到了該計價的時候了。方法之一,就是從稅制改革開始。
第三,污染稅的收入,也應該提撥部份補助社會需要救濟的人。國會該釐清哪些群體是需要特殊救助的人。
要把中國、印度拉進來
第四,我們應該參與、遵守國際條約的規定。我個人是京都議定書的支持者,但既然這個條約已被某些人貼了「邪惡」的特殊標記,我們也可以另外開個會,只要做出跟減少排放量相同方向的決定,我都支持。
我建議美國把下次減少排放量的會議,從二○二○年,提前到二○一○年召開,讓二○○九年就任美國總統的候選人,可以趁著人民對他剛賦予的熱情,推動種種改革。十年後再召開,政治運作上也已經太遲了。
當然我們也需讓中國、印度等新興大國,有信心參與、遵守新的排放量規定。這件事,需要很技巧、有創意地推動。
第五,國會必須排除通過任何新建的燃煤發電廠。這對減少碳排放量絕對衝突。
第六,推動全球發電網絡。國會當年推動電腦科技發展,以致後來出現個人電腦、網際網路,這麼有自主連結性的網絡系統。
未來,國會也應推動由小發電廠、配電所構成的發電網絡,遍布全球。國會應通過立法,讓家庭、小企業架設風力、太陽能發電機,並將多餘的電力賣給配電所。售價不該由中央大發電廠決定,以免壟斷,才能建立有效率的電力販售體系,道理跟網際網路對資訊普及的貢獻一樣。
第七,明訂完整的排放標準。除了汽車,還包括建築物、發電廠,應明訂每種污染源的排放標準。
第八,應立法禁止使用非節約能源的設置。例如明訂禁止使用電燈泡的最後期限。只要不損害生活品質,民眾會願意遵守的。
第九,為鼓勵更多綠建築,我建議國會立法設立「低碳貸款基金」(Carbon Neutral Mortgage Association)。讓購屋者在買屋時先不必負擔各種節能裝置(窗戶處理、電路設計等)的成本,但貸款時有一筆抵押金,購屋三年後再陸續攤還。鼓勵大家蓋綠建築。
第十,立法規定企業應將碳排放量,列為需向投資者披露的財報指標之一。未來,高碳排放量對企業來說有實質的風險,投資人需要知道這樣重要的資訊。
史無前例的機會所在
中國、日本的漢字中,對「危機」的描述,「危」與「機」是一體的兩面。這的確是人類前所未有的危機,但顯然也是史無前例的機會所在。眼前的危機,跟諸位面對二次大戰後的危機一樣艱鉅,但後來你們的經驗證明,真正的困難不在政治,而在是否有道德勇氣做出困難的決定。
(若對高爾國會作證演講影像有興趣,可上網www.algore.com/index2.html觀看。若對「不願面對的真相」紀錄片有興趣,環保署四月起舉辦該片電影巡迴播放活動,社團組織可提出申請)
>>>>2007/03/28 天下雜誌 第368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