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得承認我很佩服這北一女學生的勇氣,也很肯定你獨立思考的特點。當下在報紙上看到這一篇文章,篇名的確是很吸引人─〈遠離桃花源〉,我眼睛的目光也不由自主的從未讀完的文章飄移過去;滿懷著期待,卻在閱讀完之後,落空了,文章中嚴厲的批判與挑釁,也促成了我為此文的動機。文中,開宗明義的提,做大官與做小官的區別,一個一直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小官也有小官的理想與抱負,為何非得要做大官呢?我是一個平凡的高中生,我也擁有我自己廣大的理想呀!只是礙於這社會普遍的功利、升學潮流不得伸張而已!而國父也告訴我們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不是嗎?所以關於她的論點實在不為我所接受。

我贊成他文中的一個觀點,「老師在台上講得口沫橫飛,不管誰寫的、哪一篇,只要是課本的選文,就通通都是絕世大好文章,作者也往往被美化成千古難尋的大聖大賢。」的確是這樣,有時候真的會覺得,某某篇文章根本不如課本、老師講得那樣的好、那樣的偉大,我們的教育便是不斷的灌輸與填鴨「就是這樣」、「沒有別的答案」,久而久之大家也都習慣了這種模式,習慣真的是很可怕的!而〈遠離桃花源〉作者的寫作觀點也是以她以往「習慣」的筆墨、「習慣」的觀念來作文,雖然如此,「桃花源記」這一課,我還是給予很高的評價。我第一次接觸到桃花源記之時,我便墬入了陶淵明那想像的理想國中,也許你是一個從小生活在大都市的孩子,每天面對外在的喧囂生活,習慣成自然;也許你從小一路走來,平步青雲,沒有遭遇到令你棘手的挫敗,那你自然不能體會陶淵明的感受,也才會戲稱他為「逃」淵明。

桃花源記一文中,多少可以見到老莊思想的蛛絲馬跡,以你這個儒家思想盤根錯節的觀點來解釋,也就只是「消極避世」、「不負責任」吧!

當天下大亂之時,誰不想要尋找那人人嚮往的人間仙境,而陶淵明不也是因為當時官場的混亂污濁,而尋找的他本真的自己,這不是逃避。你一直希望陶淵明能夠不要消極避世,「負起責任」提出一個改進社會的觀點,那你自己呢?是否有做到這一點;陶淵明他確實是有提出他自己的理念。老子八十章,「小國寡民,使民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相聞,民老死不相往來。」這絕對不是你在文章中提到的,「跑去山裡躲起來,社會就可以變好嗎?」的消極逃避。陶淵明也隱約提出了他在治國方面的理想─小國寡民,國家變小了,人民變少了,每一個人都能以真誠相待,每一個人都成了返璞歸真的狀態,對於機心也就不必特別防衛,在上位者也能輕鬆的「無為而治」了,為何一定要大國多民呢?你又怎麼能說「真慶幸中國歷史上只有一個陶淵明,不然大家都這樣率真自然,早被五胡徹底殲滅了」呢?也更不是你所說的只有文采而已了。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何有於我哉?」用此句話來回應你責備陶淵明不盡心於農事,回到人類最原始的生活方式,回到人類本真的狀態。正如歸去來辭中,「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田園」便是陶淵明心中的歸屬,其中的「歸」字更打了一劑強心針呀!「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看啊!他的孩子們也在家門開心的迎接父親回家,「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這種靜心、安心飲酒不被外在所干擾的感覺,靠近大自然本真的感覺,我想你這個城市人是該好好放下你手邊的書本,細細地品嚼這最真的自然的時候了。

你總是說別人誤導你接受陶淵明偉大的道德模範,那你的道德又是從誰那而獲得的,孔子?還是孟子?儒家經典所訂定的禮,把我們規定得好好的,不循規蹈矩的人,就該受到責罵?大家也都該承認現今社會的某些風氣已至敗壞的地步,為何大家所遵循的儒家傳統無法給我們一個安居樂業的社會,所帶來的竟是許多的亂象,但我想,所有的諸子學說,都是想要使社會盡善盡好的,你大可不必以如此尖酸的語調攻訐,當然各持各的觀點是一定會有的吧!我只是提出我小小的意見而已。

>>>>2006/8/31  大明星閃亮亮部落格
>>>>延伸閱讀《 羅晴◎遠離桃花源 》、《 雷晉怡◎幫一位老朋友說句話 讀〈遠離桃花源〉有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ckyrea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