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澤裡飛起的鴨子,群槍圍而射之,獵人在交火間暴露也發現彼此各異的位置,「蠻有意義的現象是──真的有一個華人世界的論壇出現了,這是很值得關注的。」作家龍應台坦然笑著:「我願意當那隻鴨子!」

從野火到冰點,龍應台一再處於火線之上,新書《請用文明來說服我》收錄近三年發表的文章,不論造成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被迫停刊的〈你不能不知道的台灣———觀連宋訪大陸有感〉、為冰點請命的〈請用文明來說服我———給胡錦濤的公開信〉、上月底為台灣發動罷免案而寫的〈今天這一課:品格〉,篇篇都有爆炸性的威力引發爭議討論無數,餘波猶在迴盪。

最好的讀者是李登輝
「最好的讀者是李登輝吧。」龍應台笑了。

李前總統在罷免案後,轉交龍應台這篇文章給陳水扁總統,有希望陳總統自我反省的意味。對此,龍應台頗表讚賞,指出,她在李登輝擔任總統時曾兩度為文批判,「他會欣賞這篇文章,表示這個人還蠻有氣度的。」至於李登輝此舉的真正動機為何?龍應台認為「陰謀論」大可不必,強調應就事論事。

「其實,寫這篇文章,我會自己笑自己。」龍應台說,台灣走過50年威權統治、20年的民主道路,如今竟回到小學老師在新生入學時所教的第一堂課,要誠實,不義勿取,很是歷史反諷。

在此文之後,龍應台未再面對台灣媒體,但在香港的一場記者會中,一家台灣電子媒體報導龍應台對親綠學者倒扁的看法,強調她認為「學者應中立」;龍應台為之氣結錯愕,「學者要獨立,不是中立,中立不是和稀泥嗎?!」她指出:「學者必須獨立,要提出見解,不盲目跟隨群眾好惡、不受個人利益所左右。」

「我給這些學者鼓掌都還來不及呢!」龍應台說。

兩邊發言換來四面楚歌
當代檄文如是,香港大學教授錢剛指出:龍應台「以十分微妙而艱難的方式,深入不同的語境,兩邊發言。」──唯其「兩邊發言」,龍應台「四面楚歌」,台灣的深綠、深藍都有對她的不認同,大陸對她更是複雜微妙,加上新馬與海外華人,龍應台檢視她近年發表,每一篇文章幾乎都引起至少十萬字的回應,同樣批評她的人可以立場、位置大相逕庭,同樣擁護她的讀者也存在各地,在正負交鋒辯證之間,龍應台最欣喜發現──一個華人世界的論壇已經形成。

華人社區與論壇的出現,近三年尤其鮮明,龍應台認為,網際網路的無遠弗屆,扮演最關鍵的推手。那是20年前《野火》震撼台灣時還未曾有的傳播力,是大陸傷痕文學只能地下傳播的年代想不到的無孔不入,網際網路的發展讓兩岸三地、新馬、美加都能天涯若比鄰,閱讀、關注、討論共同的議題,而龍應台近三年的文章,又每每觸及兩岸三地敏感神經中樞。

交火過程可以認識彼此
而兩岸三地看似同文同種,其實語境有相當大的隔閡。龍應台指出,冰點停刊,台灣有不少人不能理解嚴重性與意義,如果沒有冰點主編李大同〈從「野火」到「冰點」〉那篇文章流傳,可能大家不知道怎麼回事,但也因此讓台灣讀者對大陸的語境有了某種程度的認知;而〈你不能不知道的台灣———觀連宋訪大陸有感〉當時在中國青年報刊登,中國大陸讀者也第一次看到不同於官方控制的文章,出現在大陸最具影響力的報紙。

鴨子飛起,獵人交相開火,「獵人所站的位置都不一樣,從東西南北射出來,文本就暴露了這些獵人的位置。」交火過程中,發現彼此並開始認識了解對方,龍應台說:「很希望有這樣的開始。」

給胡錦濤公開信準備付代價
《請用文明來說服我》書中後半段的「輯二」,收錄、整理中國共青團旗下的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發表龍應台文章,引起中國權力高層震動,下令讓冰點「停刊整頓」的來龍去脈,以及整個事件引發台灣大陸知識分子四種不同的反應,並收錄刊文到停刊期間華文媒體對這個事件的報導與關注,其中,新加坡聯合早報尤其角色特殊,因為中國大陸箝制瀏覽海外媒體網站,唯獨聯合早報是缺口。

2006年上半年,冰點事件已經塵埃落定,三星期後復刊,讓龍應台發現現今的共產黨已不似以往鐵板般無法鬆動,但她也在書中自剖心路,從寫這篇文章到寫給胡錦濤的公開信,龍應台心裡不是沒有琢磨,很多的考慮,尤其是準備付出的代價。

不說破的寫法靜水流深
「在那之前,我為大陸寫作20年。」龍應台深知,最大的代價可能無法再進入中國、書下架、名字不能再出現、也不能再做任何研究,她將失去讀者,也失去一直都很重視的影響力。

然而,她還是執起如椽之筆。北京朋友傳訊說,學術界朋友稱「龍文頗有新五四第一聲的味道」,龍應台則對中國大陸努力的知識分子與受苦人民,懷抱深切理解與同情,為了讓20年的努力不前功盡棄,她在書寫時常「不說破」,「沒有走過懸崖,是因為要靜水流深,細水流長的影響,而不是決裂的方式。」

新書發行繁簡多種版本
檢視這三年來所寫,龍應台最欣慰好幾篇文章都將是「歷史文獻」,更樂於見到華人論壇的形成,將激起更多思想激盪、語境互通的進境。

因應華人社區新局,龍應台這本新書也將首次發行繁體香港版、簡體新馬版,並為了讓新讀者群更能了解龍應台長期的關注書寫,加入天安門事件時寫給李鵬的文章、給李登輝的公開信等舊作,鋪陳她對權力批判的一以貫之,也再次凸顯她對中國傳統意義上「士」的認知:卓越的知識之外,還要具備人格的獨立、眼光與膽識的品質,才是理想中的知識分子。


>>>>2006/7/26 民生報 頭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ckyrea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