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的九○年代後,美國思想家拉希(Christopher Lasch)積極鼓吹「恥」(shame)的意識,拉希指出,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半個多世紀以來,世人幾乎在各個領域裡都不再談論「恥」。

甚至,有許多新興的理論還會強調:認為「恥」是建構在他人規範的基礎上,本質是對人的一種壓抑,所以改用「自尊」(self-esteem)或「尊嚴」代替了「恥」,但拉希卻發現新的問題發生了:當人們不再以「恥」當自我要求的道德標竿後,將會漸漸失去了對自己的責備,「自尊」就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寬縱,人們對自我的期許與規範,將在自我的寬縱中墮落懈怠;而當集體的人群也都不再有「恥」,將會造成整個社會道德都輕飄如絮,一切都沒有標準,祇要對我有利,做什麼都可以了。

拉希的理論指出,一個知「恥」的人,總會嘗試在自己和他人之間尋求連結點,但當人們祇知道「自尊」,或者動不動搬出「尊嚴」當成一切的藉口,他其實已經把自己給膨風起來了,特別是一個每天把什麼什麼「尊嚴」掛在嘴上的人,往往是天底下最最「自私」的人。人若無「恥」且「自私」,當他犯了什麼錯事,侵犯到他人利益的時候,他必定會繼續編造出各式各樣地說辭來誆騙世人,反正每一件事都可以透過一陣喧嘩、一陣狡辯、一陣掩蓋,就可以煙消雲散。

要是社會文化不對這種態度加以制裁,甚至還「讚許」這是「有彈性」的話,更會產生一種錯覺:既然祇要抵死不認錯,甚至將錯就錯,什麼問題都可以「頭過身就過」,外人統統沒皮條。在這種鄉愿文化下,「自尊」膨風到極致,就是一種「愈錯愈勇」的霸道了。

 

面臨危機 》》台灣黨政到了全面潰堤的臨界點

 

台灣人民最近對於這種「愈錯愈勇」的霸道都不陌生。對美的過境安排不滿意,陳水扁總統的「興揚之旅」就是高揭「尊嚴」的招牌,演出全球僅有的元首「迷航記」;而在民進黨內,原本民進黨一向驕傲的「黨內民主」初選機制,被質疑是為「北謝(長廷)南葉(菊蘭)」而量身訂製的做法,讓全世界都知道一心要參選台北市長的沈富雄黯然退選,高雄的陳菊也因此陷入困境。

不祇如此,二○○三年那一段令台灣人民至今仍刻骨銘心的SARS傷痕,當時的政府挾緊急危難需求,沒有具體計畫就大手筆要了五百億元的人民血汗錢,當做抗煞的特別預算。三年將過,這筆錢在抗煞期間,已經運用了兩百二十九億九千九百六十七萬四千元,帳目至今不清已錯在先,剩下的兩百多億元鉅款,在這三年,還持續發生被行政院各部會假藉名目挪用去「補助傳統市集」、「警察加班費」、「緊急抗煞費用拿來買冰箱與冷氣」、還有文建會拿去贊助歌仔戲……等現象,被立院預算中心調查羅列出弊端叢生。

台灣,已面臨一個可能會大潰堤的危機了。執政者分明已「迷航」,但看著他在哥斯大黎加的媒體茶敘時的「堅韌」表現,「千錯萬錯,就是阿扁沒錯」的辯解,已呈現出他仍將孤注一擲的決心;而在執政黨內,看著曾有「憨牛」之稱的民進黨主席游錫堃,在辯解初選爭議時不再敦厚,也會耍嘴皮的宣稱沈富雄與陳菊也是「強棒」時,反映出的是民進黨內的民主機制在強人意志下,正在面臨崩壞;上行下效,當然各部會也毫無忌憚的濫發公帑,「照顧」特定廠商,大家一起發「國難財」。

在這種「祇要我有利,有什麼不可以!」的「愈錯愈勇」風氣下,台灣的黨政危機,已到了將全面潰堤的臨界點……。

 

「迷航」之旅 》》領航者以「我」思考而非「我們」

 

各種即將衝擊的危機中,陳水扁總統的「迷航」帶給台灣的後遺症,特別需要嚴正面對。所謂外交也者,顧名思義就是跟「外人」打交道,「外人」當然有他的利益要考慮,也有著他該做什麼或者不做什麼的優先順位。

而在台灣的國家生存危亡因素中,外交與國際因素一向是最核心、最重要的關鍵:要不是韓戰爆發,美國大使司徒雷登早就到北京就任了;要不是所謂的美帝和蘇聯的「東西對抗」,台灣成了防線一環,美國第七鑑隊才因此保護台灣海峽;同樣地,要不是為了「聯中制俄」終止越戰、周恩來和季辛吉的「乒乓外交」也不會撞出火花;要不是為了中國的經濟利益,柯林頓也不會在舉世都譴責的「六四血案」後,積極拉攏中國,進行對中國之「和平演變」。

說穿了,在國際關係中,祇有「現實主義」和「實力主義」在當道,搞外交的人並沒有「我」這個單數字,祇有「我們」這個複數字。因為沒有一個在國際上活動的分子,可以「唯我獨尊」,祇想到自己的「尊嚴」,全然不顧其他「玩家」的「利益」和「尊嚴」。

但陳水扁和外交部長黃志芳與政府高層中卻口口聲聲辯解,這次「迷航」之旅政府沒有錯,甚至連「龜兒子」都出口了!顯現出在這些「領航者」心中,一切都是以「我」在思考,沒有想到國際關係中的「我們」在哪裡?

 

尊嚴受損 》》人民該問孰令台灣淪落至此局面

 

台灣禁得起這種「挑戰美帝」的「勇」嗎?在當今的世界格局中,不管大家喜不喜歡,基本上就是個「一超四強」(超:美國,四強:中國、歐盟、俄羅斯和日本)的國際格局。美國是世界唯一獨強,常常被稱為是「美帝」,台灣長期以來在實力不如人之情況下,政府選擇「抱美國大腿」一直是個合乎理性,而且是不得不選擇的國家策略。

其實,美國總統小布希上台後,這幾年對台灣確實也不錯。阿扁在媒體茶敘時拉出十二年前李登輝時代的往事,說他是不願意和李登輝一樣穿拖鞋和睡衣,所以才選擇「西行」,並藉此強調「不影響台美關係」。但當時李登輝首創「過境外交」,抗議行為換來了李登輝「康乃爾」之行的重大外交成果,是「從無到有」的開創過程。而陳水扁曾經大啖牛排、遊冰河、接見數十位美國政商領袖,小布希原來可是把阿扁當成「好朋友」在對待的。現在換得祇准「加油」,的確是「尊嚴」受損,「從有到無」,何以致之呢?阿扁卻沒有說。

其實,外交就像交朋友一樣,如果你每隔幾天就給朋友出個狀況,經常叫他替你擦屁股收拾殘局,久而久之,再好的朋友也可能因為煩不勝煩,而懶得再理你,甚至棄你而去。小布希為什麼會棄扁而去,為什麼美國國務院會發展出「切割」阿扁與台灣的新手法?站在阿扁說的「總統代表台灣」論點上,美國的作為看似不堪,但把時間軸拉開到這六年來看,台灣人民更想要問的問題是:孰令台灣淪落到如今不堪的境地?

 

低頭聽命 》》中國絕不挑戰美國的霸主地位

 

這幾年以來,民進黨政府領導人一直熱中玩所謂的「邊緣策略」、「烽火外交」,吃定美國一定會被拖下水,以為美、中絕對是「對抗」關係,獨派一向有想要挑動美日極右派幫忙打一場台獨戰爭的幻想,但在這次的「迷航」中終於有如氣球般破裂。往後,台灣躲在美國背後扮鬼臉、吐舌頭,甚至虛張聲勢的遊戲將是到了演不下去的地步。以後台灣還能靠什麼外援去對抗中國呢?總不能改拉攏利比亞這種類型的國家吧。

現在老共學乖了,不到最後關頭絕不輕言反擊;中國從「改革開放」後,自信心變強。一九九九年,江澤民開始喊出「大國外交」,中國開始學習如何積極融入國際社會。胡錦濤主政後,務實主義的「清華幫」確定當前中國的國家發展核心策略是:發展綜合國力,中國各領域可以成長的空間還大得很,不需要急著和「美帝爭霸」。

所以中國的對外戰略高喊:「彎弓不射箭」:架式擺出來,但不挑起戰火;「鬥而不破」:和美國有所競爭,但絕不挑戰美國的霸主地位。祇要「周邊有事」,中國都會向「世界警察」美國申訴,自己不出手,避免讓美國抓到擴張的實證,證明中國「願意遵守以美國為尊」的世界秩序,也讓美國為了證明自己確實是國際老大哥,且「有情有義」,在決策時也被迫要給中國這個已擺出「低頭聽命」姿態的小老弟一個交代。

 

玩掉自己 》》阿扁內心想法老美一清二楚

 

中國不給美帝找麻煩,坦白說國際關係往往和黑道幫派相似,新興的「幫派老大」表明了繼續尊敬「教父」,兩大體系也當然暫時以相安無事共處。反而有一個「小幫派」成了「教父」的痛腳,老美被台灣政府逼得每次都得回應,從一邊一國、公投、正名、催生新憲到台灣不是美國的一州、終統論、制新憲等,阿扁一開口,美國國務院就被迫非表態不可,好像美國老大哥的國務院平常都閒得沒事幹,祇忙著台灣事務而已。

外交是現實主義當道,更要衡量自身的實力。台灣不斷給老美找麻煩,吃遍天下無敵手的「美帝」怎能忍這口氣,難道他們真的會永遠無怨無尤地承擔下去嗎?當然不可能。

更嚴重的是,美國政客本就是最會搞「扭轉」的祖師爺,前國務卿季辛吉更是開宗始祖,他們怎麼可能白痴到不知道台灣的許多事後動作,例如趕快派人去美國說明,或是改口說「誤會一場」,其實都祇是在做扭轉而已。阿扁和民進黨的心裡真正在想什麼,老美其實比台灣民眾還更清楚,也被老美這些扭轉師兄們冷笑在肚裡,但阿扁還是一直以為自己可以在關公面前耍大刀,現在終於把自己給玩掉了。還在誇言「尊嚴」,其實,阿扁回國後,美國必定會有更難堪的報復動作,不然,「美帝」豈不被世人看破,終究祇是「紙老虎」一隻!

 

「要尊嚴」 》》證明台灣已經走不下去的地步

 

但從阿扁的談話中,他似乎還未察覺山雨欲來的壓力,還以為他能繼續如同過往,每次試探美國的底限後,祇要發覺情況不妙,都可以「扭一下」、「轉一下」就可以過關。

就以在哥斯大黎加時而言,看著阿扁硬生生要湊過去和美國第一夫人蘿拉「寒暄」的電視畫面,聽到民視新聞記者現場越洋描述:阿扁要拍合照,蘿拉愣住,倒退兩步才答應拍照的場景;再看看電視上,阿扁硬生生擠過人群靠過去拉著蘿拉手不放的畫面,對照著蘿拉和其他各國貴賓主動攀談的畫面,然後再看著阿扁用母語開記者會,大談「尊嚴」……這個自稱是「代表台灣的總統」難道不知種種情景,祇是讓台灣人民看了之後,心情複雜到不知還能再說些什麼嗎?

而更嚴重的問題是,老朋友翻了臉,要復合一向更困難;因為交往愈深,恩怨糾葛愈多。這次台、美關係牽扯到如此之僵,台灣以「拚外交」、「要尊嚴」為名的方式,也被證明終於走到了再也走不下去的地步。之後,在軍力不如人、經濟不如人、和美帝關係也不如人之下,真要去對抗中國,如果依然還是祇誇言「尊嚴」而不是體會拉希所言之「恥」的重要性,尊重國際上大多數「外人」所遵守的合理規範,反而繼續沉醉在「愈錯愈勇」的盲動下,真不知,台灣還能剩下些什麼呢?

>>>> 新新聞週刊1001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ckyrea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