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語音相近,但是這個標題絕非政治口號︰「一中兩制」,我的意思是「一種中文,兩種字體」。最近有關簡體字與繁體字的討論,對於長久以來兩種字體的情結總算有了正面的釐清,儘管看法上還有差異。過去,因為反共,現在,因為維護台灣的主體性,繁體字被賦予了沉重的政治重擔。過去,繁體字背負了復興中華文化的重責大任,現在,繁體字是體現台灣價值的表徵,因此,即使是在台灣已被普遍使用的一些簡體字,也被改稱為「俗體字」,而在考試時,俗體字不扣分,簡體字要扣分。

到目前我們至少釐清了一個基本概念,漢字由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而至行書、楷書,是一路演化的過程。繁體字是建立在楷書的基礎上,延續了將近二千年,而簡體字則是更進一步的演化,其缺失未來還有改進的機會。固然,「夢」簡化為「梦」是簡化字不成功的例子之一,「梦」只比「夢」少了兩畫,可是卻看不出作夢和「林」、「夕」有何關係。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簡化得極為成功的例子,例如簡體字「体」,從象徵的角度來看,就比「體」字更富有意涵,人之本是体,人沒了体就沒了本。因此,從文字發展的角度來看,今天一個完整的漢字世界是簡繁並存,而繁體字的意義與價值則在於它直接聯繫了中國古典文化。就繁體字所承載的中國古典文化而言,卻又是台灣主體性論者所不願面對的,這就是今天台灣看待簡體字與繁體字時的一種複雜情緒。

簡不驅繁,繁不反簡,應該就是今天漢字世界的現況。從圖書出版來說,大陸中華書局的二十四史點校本,從一九六○年代出版以來,便都採用繁體字,長期嘉惠台灣文史科系師生。北京三聯書店自二○○一年開始出版的十三種十四冊「陳寅恪集」,根據作者生前願望,全部使用繁體字豎排,給台灣讀者帶來極大方便。二○○五年,漢語大辭典出版社出版了耗時十餘年完成的「二十四史全譯」,將四千多萬字的文言文翻譯為六千萬字的白話文,全套八十八冊,文言與白話對照,如此浩大的工程最後竟然全部都以繁體字排印。歷史上,繁體字的使用者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可以如此方便的閱讀二十四史。

因此,反過來看,對台灣出版人而言,在「一中兩字」的認識下,如何進入簡體字的出版領域,將是未來台灣出版業發展上的最大課題。李光耀於二○○四年年底在新加坡國會表示,華文在新加坡越來越有經濟價值,滿足於較低的華文程度,未來將會付出重大的代價。這意味著漢字閱讀世界的興起,台灣出版人豈能無視於漢字世界中另一個簡體字領域的存在。

>>>>2006/4/24 聯合報聯合副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ckyrea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