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agents_article_0.jpg 過年前生了場病,估計是北京回來溫差過大造成的感冒。本來沒當回事,想不到難過得不得了,後來才知道是腸胃型感冒,前後耗了快兩星期,完全沒食慾,頭暈目眩的打不起精神做任何事,工作又累積了如山一般多,沮喪得要命。雖然這實在是說起來很丟臉很沒什麼的小病,但人總在病中才想起健康的好,也總算知道所謂「久病厭世」可真一點沒錯。

總之年前的兩個星期就這麼泡湯了,心情也一直不好,直到某天夜裡無意中看到一篇座談記錄。這是「詩人與作家」雜誌網站的一個活動,執筆編輯曾先後訪問過不少文學經紀人,後來為了「響應」歐巴馬的「改變」口號,決定不要老是訪問業界大老,也要聽聽新世代的聲音。他找來四位傑出的新世代經紀人,相約某天共進晚餐,就在大量的外送墨西哥食物和紅酒陪伴下,他們聊出版、聊作為文學經紀人的種種甘苦,百無禁忌、岔題有理,稀哩花啦聊了一整晚。

四位與談者分別是《我在雨中等你》的經紀人傑夫‧克萊曼(Jeff Kleinman)、《異教徒的女兒》經紀人茱莉‧貝瑞(Julie Barer)、甫以《茱莉葉》(Juliet)聲名大噪的丹尼爾‧雷薩(Daniel Lazar)和口味偏實驗性新文學的蕾妮‧朱克波特(Renee Zuckerbrot)。

對話記錄很長,但我一口氣讀完。閱讀過程中有大笑也有嘆息,讀完後心情是滿滿的激動,彷彿又找回某些失落的熱情和初衷,一言以蔽之或許就是「心有慼慼焉」,看到這些國外同行、業界前輩、美國出版界的一等好手同樣經歷過許多狗屁倒灶的事,同樣要應付來自四面八方的雜事瑣事討厭事。

我們的工作內容當然不盡相同:作為文學經紀人,他們要從每天如雪片般湧至的投稿裡找出可造之才,可能只有百分之一甚至更低的機率發掘好書,還得面對其他經紀人的競爭、以出版社內部的種種鞭長莫及問題。身為代理,我們拿的是「現成」稿子,亦即國外已出版或將出版,早已通過經紀人和編輯兩道把關,照說應該輕鬆很多,可是因為中文市場小,我們必須賣出的書量很大,一來不可能每本都看過,二來若看過了不喜歡,可能還是得賣(雖然我的客戶通常很尊重我的意見,也從未發生過有書我討厭至極、但國外強迫一定得賣的情形)。

閱讀是如此主觀的一件事,所以我特別羨慕國外經紀人「非瘋狂熱愛不代理」的空間。

講到新人小說家,貝瑞說她每回參加寫作研討會,必定不厭其煩對聽眾說:「如果你是作家,而且想要出書,請明天就去書店買一本新人作者的精裝長篇小說或小說集。下個月再買一本。每個月買一次。因為如果你想出書,而且希望別人來買你的書,但卻不以行動支持其他新人作者,我只能說你是世界上頭號偽君子,而且我不知道你自以為是誰。」

這段話對我有如當頭棒喝,覺得羞愧而又豁然開朗。因為工作之故,我大部分讀的是英文書稿或樣書,均是國外客戶免費提供。自己賣出版權的書也會拿到免費的中文版樣書,加上業界朋友的各種贈書,我其實已經很少買中文書。可是貝瑞說得多有道理!我身在圖書產業,自己不消費還指望別人來多多捧場?太不要臉。

於是年前回台中和同學聚會,我就去新光三越的法雅客買了四本書,初五回台北又在站前誠品買了三本。不是炫耀,應做未做而已。今年景氣不好,出版業更需要每一個讀者的行動支持,哪怕只是多那麼一本。

講到如何營造口碑、如何讓出版社內部各部門都對一本書產生熱情,繼而感染通路、部落客和讀者,經紀人個個有話要說。這年頭編輯已經不只是埋頭改稿,還要能激發熱情,說服行銷、業務部門全力相挺,老闆點頭砸錢。美國的書店平台可不是免費,出版社得掏錢買陳列位置,叫做 co-op。和台灣一樣,有上平台和沒上平台,銷量明顯差很多。可是陳列位置有限、出版社行銷預算有限,如何能為書掙得機會?固然一本書能讓社內外通力合作是因緣際會,有時真得靠運氣,但到頭來那一切的源頭還是編輯。

克萊曼說:「假如有兩個編輯讓你選,一個是超強編輯、懂小說懂改稿能給好意見,另一個則是『啦啦隊長』型編輯,我從現在起永遠都會選擇後者。過去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總認為要挑個能夠主導書稿方向的編輯比較重要,我真是大錯特錯。」說到頭來,現在經紀人都會改稿、很多還是編輯出身,對編輯的改稿功能倚賴越來越小,更盼望編輯是作者出版社裡的「內應」或者說「後援會長」,講書講到從上到下都受感染。

本地出版社高層總會檢討編輯或版權為何「漏掉」大書,美國經紀人同樣要彼此競爭好的稿子。雷薩說假如讀稿第一反應是這要改那要改,而不是立即的強烈熱情,那可能就說明了你不是該書最理想的經紀人。當年《我在雨中等你》稿子也曾投到他那兒,他看完非常喜歡,可是覺得還少了這個那個,於是寫了封「我很喜歡這稿子,但是…」的退稿信。「想不到沒多久就有個王八蛋拿這書賣了一百二十五萬美金。」現場哄堂大笑。「當初要是我接了這書,能賣到十萬美金就心滿意足了。」雷薩補充。

克萊曼憶起他最「津津樂道」的「掉書」經驗,說有回他收到一本小說,作者是個醫生,住在舊金山。克萊曼星期三收到稿子,心想「我要當個很有格調很懂文學的經紀人」,決定等週五回家好好看。看完後他喜歡極了,馬上打電話給作者,不料對方說:「很抱歉,伊蓮‧寇斯特(Elaine Koster)已經同意當我的經紀人,而我決定跟她。」於是擦身而過。

那本書叫《追風箏的孩子》,那位舊金山的醫生就是胡賽尼。

現場簡直笑翻天,雷薩難以置信大叫:「你丟了《追風箏的孩子》?哇靠,我只不過掉了《我在雨中等你》,你居然掉了《追風箏的孩子》!我完全敗給你!」座談會後兩週,雷薩賣出了號稱有《第十三個故事》和《維納斯的誕生》之風的《茱莉葉》,預付版稅超過一百萬美金,也讓他躋身七位數預付的經紀人之林。

工作中最痛苦的事?

雷薩:「當你超愛一本書,投稿卻四處碰壁。沒人懂你的眼光有多好。你心想『這書簡直棒透了,而我眼光也棒透了』,可就是沒人懂。」

克萊曼說:「對我來說就是被作者開除,我到目前為止被兩位作者開除,而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貝瑞:「除了書賣不出去,看到一本你花了兩年時間改稿、賣版權、然後出版的書一上市就掛掉,也是同樣痛苦的經驗。作者可能不曉得我晚上常輾轉反側,想著某本賣不掉的書,或者某本出了可是銷售奇慘的書,必須極力克制自己才不會哭著入眠。」

朱克波特:「而且你事後一定會檢討。我有時會想:『為什麼大家都看不出這書有多好呢?書賣不出去是否意味著我工作不稱職?』」

工作中最開心的事?

朱克波特:「發現很棒的新人作者,而且很多編輯都喜歡,然後談成一筆很棒的書約,說穿了就是如此而已。」

貝瑞:「我同意,尤其發現新人真是做這行最快樂的事。當你看完一份書稿,然後心想:『我。老。天。這書讚到不行,而此時此刻我是全世界少數幾個知道它有多棒的人,再過不久每個人都會知道,我說到做到。』不過那還是比不上打電話給作者說:『你的書即將出版。』」

雷薩:「賣出一本你之前一直賣不掉的書,而且這書出版後賣出好成績。打電話給作者也很酷,他們的反應超好笑,從完全傻掉說不出話到瘋狂尖叫都有,我還得一直說『我他媽沒騙你!我他媽真沒騙你!』還有一件宇宙無敵酷的事,就是搭地鐵然後看到有人在讀你賣的書。」

克萊曼:「我喜歡腦力激盪。你們說的這些我都愛,但我更愛和出版團隊齊聚一堂,商討如何賣如何宣傳,你們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然後你明白你們正為同一件事努力,那真是酷斃了。」

那些感覺,我都懂。

PS:照片中左邊帥哥就是丹尼爾‧雷薩,右邊的眼鏡美女則是茱莉‧貝瑞。

>>>>2009/2/2 部落格《灰鷹巢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ckyrea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